浅析《汽车机械基础》中力学分析的一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014-04-29 20:05别玉娟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4期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工学课程内容

别玉娟

引言:《汽车机械基础》作为汽车工程各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联系工程实践学习的一门带有过渡性质的课程。然而当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如课程内容与专业性联系不强、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落后等问题。本文以《汽车机械基础》教材中力学分析部分的教学为例,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两个部分,深入分析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汽车机械基础》作为汽车工程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在学生所有专业课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联系工程实践学习的一门带有过渡性质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比如常用材料、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以及常见机构等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培养学生自身严谨的工作作风。

对于这样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学生整体上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浓厚的。然而对于教材中的力学分析部分,由于其理论自身繁琐难懂,学生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方法的不甚得当,致使学生的听课效率很低,甚至對该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为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所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课堂讲授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来传授专业知识,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具有专业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建立专业兴趣,以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本文以《汽车机械基础》教材中力学分析部分的教学为例,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两个部分,深入分析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一、以学生为主导,加强课程内容与专业的联系性

结合当前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这一要求,以往针对性、实用性不甚明确的课程内容理应得到调整。这一调整应以学生为主导,首先体现“必须与够用”的原则,删减掉冗杂的理论推导、证明,剔除与其他课程重合的部分,只保留学生必须掌握的公式、定义和方法。为教材“减肥”,为教学减负也为学生减负。与此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丰富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理论与知识,做到“够用”;其次,应尽量融入专业特色。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中,应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与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加强所教内容与汽车专业的联系性,使其与汽车专业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在汽车专业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具有实用意义的,从而形成一种专业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就拿力学分析部分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汽车行业工作内容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将该部分优化调整而成为“汽车力学基础及常用零件受力分析”。这种整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必须与够用”,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其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方面,应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优选结合原则来进行教学。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1、直观教具法

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模型,对抽象的理论进行生动直观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将理论内容与实际结合,将生产与生活中的汽车实例引入课堂,以此作为讲授相关知识的依托,并且丰富课程的内容。例如,一些教师在教授“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概念与类型”这一课时,首先引入了一汽丰田2011款卡罗拉连发三起发动机连杆断裂事故这一案例,由于该案例的热门以及典型性,在学生中引起讨论的热潮,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本门课程的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学习机械基础并非无用之功,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现场教学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对照实物进行讲解,以感性直观来加强讲课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实验设备,通过亲自操作来理解、掌握专业基础。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比如建设课程网站来开展网络教学与辅导,方便师生交流,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又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教具教学、案例教学与实物教学的一些诸如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等缺点,以影像、动画等形式将汽车的零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抽象难解的概念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理解并加以掌握。

综上所述,作为汽车工程各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的《汽车机械基础》,其教学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解决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课程内容与专业性联系性不强、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落后等问题,一些专家与教师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力学分析中的运用,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两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该理论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来适应社会对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侯锁军,刘庆.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100-102.

[2]陈建萍.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12,08:50-52.

[3]陈贵龙.关于提升《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149-150.

[4]谢芳.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6:221-222.

[5]刘静,王胜龙,马翠英.浅析《汽车机械基础》中力学分析的一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213-214.

[6]杨理连,刘晓梅.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制度内涵分析与运行研究[J].职教论坛,2013,30:4-7.

[7]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猜你喜欢
汽车机械基础工学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探讨 司徒灿悦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分析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工学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