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鸿艳
[摘 要] 在使用财务软件进行成本核算时,生产产品料、工、费的发生以及成本核算是在不同模块进行归集和分配的,各模块之间单据及数据互相传递、各司其职,本文旨在演示各模块之间数据如何传输以及如何进行各项费用的结转实现成本核算的。
[关键词]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在产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14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25- 04
以用友软件为例,在各个模块联合使用时,生产产品耗用的原辅材料、发生的工资及福利、折旧及其他生产费用分别在[供应链]([库存管理]、[存货核算])、[薪资管理]、[固定资产]、[总账]等模块归集核算并生成相应的凭证,[成本管理]模块分别从这些模块提取相关数据按产品品种进行分配和结转,包括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结转、全部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结转等,最终完成成本计算并将成本数据再传输给[供应链],以供销售产品时进行销售成本的结转。各模块数据传递过程如图1所示。
例: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和锅炉),核算要求及发生的费用见以下各步骤。
1 基础设置
这里只介绍与成本核算密切关联的,其他基础设置按常规进行。
1.1 部门设置
要与[成本管理]模块的成本中心设置相呼应,在[成本管理]模块只有设置为基本或辅助成本中心的部门才能参与成本核算,一经使用不得修改。而且只有末级部门才能在[成本管理]模块设置为基本或辅助成本中心。这里的基本成本中心与产品结构(物料清单)中的子件领件部门相匹配。在本题中,因基本生产车间和机修与锅炉辅助生产车间都要参与成本核算,而且假设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不进行内部交互分配,而是按实际耗用量直接对外一次分配,所以生产部门下设立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两个二级部门,在辅助生产车间下再设置机修和锅炉两个三级部门。
1.2 会计科目设置
(1)将基本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科目设置为项目核算;
(2)辅助生产成本修改为部门核算;
(3)制造费用增加明细:折旧、工资福利、共用材料、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其他,并均为部门核算。
1.3 产品结构(物料清单)
指生产的产品由哪些材料组成,如一个螺丝刀由一个把和一个头组成,在这里录入后,系统可按实际生产数量自动计算需要的材料数量,配比出库。本例中,每件甲产品需要耗用A材料1.25千克,每件乙产品需耗用A材料2千克,仓库均为原材料库,均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操作时甲乙产品为母件产品,A材料为子件产品,将单耗数据填入“基本用量(分子)”格内。注意,因需要计算甲乙产品的成本,其对应的子件领料部门必须录入且必为下面定义的基本成本中心,否则下面无法进行产品属性的定义,以至无法成本计算。产品结构设定使用后不允许修改。
1.4 项目定义
增加“成本对象”大类;分类为B和C;项目目录为甲产品和乙产品(分类均属于B);将基本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科目指定为项目核算科目。项目定义一定在物料清单填制完成之后。
1.5 设置仓库档案及存货档案时注意选择计价方式
因其影响成本核算。本例中选择先进先出方式。
2 【库存管理】模块领用原辅材料
2.1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专用材料(直接计入成本)
本例中,甲产品本期投产1 600件,乙产品投产1 800件。其直接耗用材料可用物料清单配比出库的方式生成出库单。
单击[库存管理]/[出库业务]/[村料出库单],在弹出的[材料出库单]窗口,单击[配比]按钮,在弹出的[配比出库单]窗口,步骤如图2所示。
只有用配比生单的方法生成的材料出库单表头才能显示产品编码及名称(甲或乙),该材料为该产品的专用材料,直接计入该产品生产成本;否则,用录入的方法生成的材料出库单产品编码及名称为灰,系统默认为领用部门的共用材料,需要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2.2 各车间领用共用材料(需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本例中,基本生产部门领用D材料250千克,机修车间领用E材料1 900千克,锅炉车间领用F材料200千克,按先进先出方式单价分别为40元、20元、10元。录入出库单时可不录价格。系统自动按指定的计价方法计算。
单击[库存管理]/[出库业务]/[村料出库单],在弹出的[材料出库单]窗口,直接单击[增加]按钮,录入后审核。
3 [存货核算]模块对传递过来的出库单记账并生成凭证
(1)单击[存货核算]/[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选择单据执行记账,只有记账后才能被成本系统取数。
(2)单击[存货核算]/[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单据后单击[合成]及[生成]按钮,生成凭证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40 00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 72 000
制造费用/共用材料/基本生产 10 000
制造费用/共用材料/机修 38 000
制造费用/共用材料/锅炉 2 000
贷:原材料 162 000
4 [薪资管理]模块生成计提工资及福利的凭证
在本例中,假设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福利3 420元,甲乙产品生产人员工资福利分别为19 671元和20 229元,机修车间管理人员及工人工资福利分别4 560元和2 280元,锅炉车间管理人员及工人工资福利分别3 420元和1 140元。操作步骤略,生成的凭证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19 671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 20 229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4 56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3 420
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基本生产 3 420
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机修 2 280
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锅炉 1 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4 720
5 【固定资产】模块生成计提折旧的凭证
本例中,假设本期基本生产部门、机修、锅炉分别计提折旧3 520元、500元、750元。操作步骤略,生成的凭证为:
借:制造费用/折旧/基本生产 3 250
制造费用/折旧/机修 500
制造费用/折旧/锅炉 750
贷:累计折旧 4 500
6 【总账】模块录入其他杂费的凭证并记账
本例中,假设本期基本生产车间、机修、锅炉车间发生办公费均为500元,水电费分别为8 700元、1 522.50元、1 087.50元,劳保费分别为4 000元、967.50元、1 032.50元。
①借:制造费用/办公费/基本生产 500
制造费用/办公费/机修 500
制造费用/办公费/锅炉 500
贷:银行存款等 1 500
②借:制造费用/水电费/基本生产 8 700
制造费用/水电费/机修 1 522.50
制造费用/水电费/锅炉 1 087.50
贷:银行存款等 11 310
③借:制造费用/劳保/基本生产 4 000
制造费用/劳保/机修 967.50
制造费用/劳保/锅炉 1 032.50
贷:银行存款等 6 000
7 【成本管理】模块成本核算
7.1 选项设置
设置产品成本的料、工、费数据的来源。单击[成本管理]/[设置]/[选项],在弹出的[选项]窗口,步骤如图3所示,本例中,成本核算方法为品种法、原材料费用来源于[存货核算]模块、人工费用来源[薪资管理]模块,折旧费用来源于[固定资产]模块,制造费用来源于[总账]模块,制造费用有明细科目,假设无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可进入产品成本但又不属于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及辅助费用的费用)。[选项]内容一经选定,使用后不允许修改。
7.2 定义成本中心
只有在这里定义为基本或辅助成本中心的部门才能核算其产品或辅助服务的成本,因此这里的基本生产成本中心必须与用户在产品结构(或物料清单)中定义的子件领料部门或与生产订单相匹配。成本中心属性一经确定并使用就不能再修改,所以用户应考虑完备。如企业的燃料动力等全部外购,则这里不需要设置辅助成本中心,否则,成本计算时系统强制进行辅助成本中心的数据录入且无法删除。
本例中,基本生产车间定义为基本生产中心,机修和锅炉车间定义为辅助生产中心,再定义机修和锅炉车间的服务分别为修理和供热。单击[成本管理]/[设置]/[定义成本中心],在弹出的[选择基本核算成本中心]窗口,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
注意:机修车间和锅炉车间的辅助费用如果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则按图4的方法定义即可。但如果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则辅助成本中心下面必须提供需要交互分配的两种服务才行,即不能将机修和锅炉分别指定为辅助成本中心,应该将辅助生产车間作为末级部门指定为辅助成本中心(只有末级部门才能定义为成本中心),然后再在该辅助成本中心下定义两种服务,如修理与供热等。
7.3 定义产品属性
定义产品属性的目的是确认产品核算范围,或当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为“分类法”时,在此定义产品大类。单击[成本管理]/[设置]/[定义产品属性],在弹出的[定义产品属性]窗口,单击“刷新”按纽,显示本例中产品核算范围为甲乙两种产品,其来源为上面填制的产品结构(物料清单)。图略。
7.4 定义与总账接口
在选项设置时,制造费用定义为来源于总账模块,所以这里需要定义向总账提取数据的公式。但制造费用中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分别来源于固定资产、薪资管理,这里不需要再为其定义公式。
单击[成本管理]/[设置]/[定义费用明细与总账接口],在弹出的[费用明细与总账接口]窗口,具体步骤如图5所示。仿照图5步骤定义制造费用中共用材料、水电费、劳保等其他杂费的接口公式。
注意要按成本中心及制造费用总账取数明细分别设置,否则取数不完整,成本计算错误。后期使用中若新增成本中心,必须为其重新设置与总账接口公式。
7.5 定义分配率
7.5.1 共用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辅助费用分配率
本例中,共用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实际工时分配,辅助费用按实际耗量采用直接分配法对外分配。以共用材料为例:单击[成本管理]/[设置]/[定义分配率]/[共用材料分配率],在弹出的[共用材料分配率]窗口,选择“全部统一”(是指各成本中心统一按所选的方法分配)和“按实际工时”,单击[确定]按钮。图略。
7.5.2 在产品分配率
本例中,在产品按约当产量分配,甲乙产品原材料一次投入,其他费用约当量甲产品为0.6,乙产品为0.65。单击[成本管理]/[设置]/[定义分配率]/[在产品分配率],在弹出的[在产品分配率]窗口,具体步骤如图6所示。
7.6 期初余额记账
期初余额的录入记账是成本核算的起点,初次启用系统时,期初余额不记账,下一步的数据录入功能不展开,无法进行取数。这里的期初余额是指上一期间的在产品成本,必须还原为明细成本费用的数据填列,若有车间剩余材料,建议先办理假退料或计算摊入在产品成本。录入期初数据后要与总账核对,一般期初数据应与“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额相同,核对无误后,进行记账,记账后期初数据将不允许修改。
本例中,假设期初余额为零,单击[成本管理]/[设置]/[建账期初余额],在弹出的[建账期初余额]窗口,单击[记账]按钮。
7.7 数据录入
7.7.1 材料及外购半成品、人工、折旧、制造费用
以材料为例:单击[成本管理]/[数据录入]/[材料及外购半成品耗用],在弹出的[材料及外购半成品耗用]窗口,具体步骤如图7所示。注意,这里只取专用材料,共用材料取自总账,以免重复取数。[存货核算]模块记账完毕后才能取来数,况且,如果[存货核算]模块采用“计划价”或“全月平均”计价法,则该仓库必须进行期末处理后才能正确取数。专用材料指某产品直接领用的材料,取自配比出库单表头有具体某产品的领料数据,共用材料是指某成本中心领用的,出库单上没有具体某产品的领料数据 。
7.7.2 辅助费用耗用、工时日报、完工产品日报、在产品盘点表
以辅助费用耗用为例,单击[成本管理]/[数据录入]/[辅助费用耗用表],在弹出的[辅助费用耗用表]窗口,选择辅助成本中心机修或锅炉,录入相关数据。本例中假设甲乙产品耗用机修车间分别为3 292工时及3 208工时,耗用锅炉车间分别为2 847吨及2 453吨,暂不考虑其他管理部门的耗用情况。
同样的方法填列甲乙产品的工时分别为24 650小时和25 350小时;完工产品数量分别为1 300件和1 600件,均无废品;在线数量分别为300件及200件,在产品盘点表中的完工数量为工艺上已完工但未入库的数量,假设本例中该数量为零。图略。
7.7.3 产品耗用日报、完工产品处理表
产品耗用日报表为产品间直接转移耗用,假设本例该项没有发生。完工产品处理表实质上是数据录入后的平衡校验表,用于验证确认已录入的完工、在产、领用的数量逻辑关系的正确性。本表的差异总额系统自动计算(等于本期完工产品表中的净产品加上上期在产品盘点表中的完工数量减本期在产品盘点表中的完工数量再减本期产品间耗用量),此差异总额应为本期实际入库数量,差异总额减去录入的入库数量为差异损益,差异损益为正数为盘点损失,反之为溢余。单击[成本管理]/[数据录入]/[完工产品处理表],在弹出的[完工产品处理表]窗口,将本例中甲乙产品完工数量1 300件和1 600件分别填入“入库数量”格内,差异损益为零。图略。
7.8 成本计算检查
单击[成本管理]/[核算]/[成本计算检查],在弹出的[成本计算检查]窗口,单击[检查]按钮,系统自动提示错误地点,进行账务修改,直到检查通过。图略。
7.9 成本计算
单击[成本管理]/[核算]/[成本计算],在弹出的[成本计算]窗口,可选择“自动完成”或“分步骤完成”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成本计算瞬时完成;后一种方式,系统分计算辅助成本中心服务成本、计算基本成本中心产品成本、产品间耗用的结转及成本计算4步完成,每进行一步可查看报告,进行分析比对。计算完成后可在“我的账表”中查询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计算完成后,不可再次计算,但通过恢复结账前状态中的恢复月初功能后,可再次计算成本。
7.10 凭证处理
7.10.1 凭证定义
在凭证定义前必须将[薪资管理]及[固定资产]模块结账。结账后再在成本管理模块重新取数,再成本计算。否则无法定义凭证。
7.10.1.1 结转制造费用
单击[成本管理]/[凭证处理]/[定义凭证],在弹出的[定义凭证]窗口,操作步骤如图9所示。
注意要按不同成本中心及制造费用二级明细分别设置,否则结转分录不完全。并且结转的借贷方科目、项目及部门不完全相同,初次设置时比较麻烦,一定仔细,设置正确以后将一劳永逸。
7.10.1.2 结转辅助生产成本
具体操作仿照图9的步骤完成。注意结转的借贷方科目、项目及部门不完全相同。
7.10.2 自動生成凭证
单击[成本管理]/[凭证处理]/[自动生成凭证],在弹出的[自动生成凭证]窗口,操作步骤如图10所示。
生成如下凭证:
7.10.2.1 结转制造费用
①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14 725.91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 15 144.09
贷:制造费用/折旧/基本生产 3 250
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基本生产 3 420
制造费用/共用材料/基本生产 10 000
制造费用/办公费/基本生产 500
制造费用/水电费/基本生产 8 700
制造费用/劳动保护/ 基本生产 4 000
②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43 770
贷:制造费用/折旧/机修 500
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机修 2 280
制造费用/共用材料/机修 38 000
制造费用/办公费/机修 500
制造费用/水电费/机修 1 522.50
制造费用/劳保/ 机修 967.50
③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6 510
贷:制造费用/折旧/锅炉 750
制造费用/管理人员工资/锅炉 1 140
制造费用/共用材料/锅炉 2 000
制造费用/办公费/锅炉 500
制造费用/水电费/锅炉 1 087.50
制造费用/劳动保护/ 锅炉 1 032.50
7.10.2.2 结转辅助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29 811.38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 28 448.62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48 33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9 930
8 [库存管理]及[存货核算]模块产成品入库
在[库存管理]模块填制产成品入库单并审核,在[存货核算]模块单据记账并生成入库凭证。填制入库单时只需填入库数量,成本单价自[成本管理]模块自动传输过来。完工产品入库凭证为:
借:库存商品/甲 88 898.91
库存商品/乙 123 026.13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88 898.91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 123 026.13
至此完成全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期末余额为在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