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2014-04-29 18:10杨颖慧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记忆法歌谣序号

杨颖慧

如果童年是一片美丽的花海,那么音乐一定是童年里最灿烂的花朵。如果音乐是一个人的生命,那么音乐里的节奏一定是生命里最坚韧的骨骼。没有音乐的童年是无趣的,而丧失了节奏的旋律则是面目全非的。13年的音乐教学,让我和充满童真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他们的童年,丰富和积累了我无数的教学灵感和教学经验。与此同时,也遇见了许多教学困惑,“常规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就是其中之一,而怎样把节奏的枯燥单一,转变成生动有趣而又易于学生接受呢?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给了我点滴启示:

一、节奏训练的形式

1. 回归生活,模仿节奏。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自然界中“哗啦哗啦”的流水声,“沙沙沙沙”的风声,“轰隆隆”的雷声,“滴答滴答”的雨声……以及生活中动物的叫声、下课的铃声、火车的汽笛声等等很多种有规律、有长短、有强弱的声音就是节奏。让孩子们回归到生活中,自己去寻找节奏,主动去模仿它们的声音,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意识,提高孩子们学习节奏的兴趣,让枯燥的音乐节奏在他们的眼里变成有趣的美妙节奏。

2. 声势律动,感受节奏。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给了我灵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我的身体会说话”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乐器,拍手、捻指、拍腿、跺脚、耸肩,感受节奏的强弱。有些孩子还自己创编小兔子、开枪等静止的各种动作表现休止,走的动作表现四分音符,跑的动作表现八分音符。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动作表现了节奏的不同强弱和时值。让孩子们感受节奏的同时,增强他们肢体与节奏的协调反应能力。

3. 打击乐器,表现节奏。几年来,最让孩子们喜欢的就是用打击乐器伴奏了。每当我把各种打击乐器展现在他们眼前时,每个孩子都是眼前一亮。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而我则会选择让孩子们先去给乐器起名字,再去倾听它的声音并模仿老师敲击的节奏,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创编节奏看谁能敲击出不同的节奏。打击乐器没有指法上的困难,没有技术上的负担,学生很容易操作,同时它们最容易突出节奏的特点。而在闲暇之时,孩子会制作自己的打击乐,比如生活中的筷子、画笔、里面装着沙子的易拉罐、用铁丝串上很多的啤酒瓶盖,这些自制的打击乐走进了孩子们的音乐世界,提升了孩子们的节奏感,也激发了他们创作节奏的欲望。

二、節奏记忆的方法

1. 歌谣记忆法。划拍子掌握节奏的方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那么怎样让孩子们掌握各种节奏呢?

这一教材中的节奏介绍给了我启发,我发现学生喜欢按照节奏说话。于是为了让学生掌握X X 和X ,我编写了一段歌谣:

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段歌谣已形成了固定的节奏模式。按照这样的节奏,学生还会自己编写出不同节奏的歌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节奏的难度也有提升。按照X X X 的节奏读出同学的名字,按照X X的节奏模仿“哎呦”的声音等等。很多运用语言歌谣的方法,深入简出地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掌握难点节奏。而我,把这一发现起名为“歌谣记忆法”。

2. 序号记忆法。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大多数孩子们已经能掌握了一些节奏类型,我把已经学过的节奏(1)X (2)X X(3)XX(4)X X X(5)XXXX 等节奏编成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掌握不好的学生根据节奏序号的记忆已经能熟练地读节奏了。蓦然发现,原来我又摸索出了一项记忆法:“序号记忆法”。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形式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而伴随我们的仍然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青青芳草地上,我们用音乐编织着属于他们的童年,而我们所需要的正是那份坚持下去的“骨骼”魅力!

猜你喜欢
记忆法歌谣序号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咒语记忆法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
超强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