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娣
[摘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当然,三年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尤其在农村,它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桥梁,是各种自学习惯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预习作业
一、预习作业现状调查
为设计新的预习作业内容,笔者先着手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情况作了一次调查。从学生和家长的问卷反馈情况来看,虽然一、二年级不要求学生做书面性的家庭作业,但由于家长的普遍重视,90%以上的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接触预习作业,并在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低估和轻视了课前预习的重大意义,认为农村小学生已有知识少能力低,于是,布置预习内容简单,无非就是让学生回家把课文读两遍,让家长签个字而已,学生对预习作业渐渐失去兴趣。另外,就是书店里门类繁多的学习辅导用书,也容易使学生对预习作业应付多,怠于思考,没有了个性,经了解,有25%的学生完成预习作业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超出了该学龄段孩子的作业时间限制;还有一些“预习无用论”的教师,因为自己认识不足,指导不力,耐心欠佳,简易地搞了几次“试验”后,就肤浅地总结出“小学生预不预习一个样”的谬论来,结果将预习新课这一环节干脆就从教学过程中省略了;再加上“农村小学”家长无法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监督和帮助,孩子们的自觉性又较差,使得大部分的预习任务形同虚设。
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求我们在设计新的预习作业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怎样做才能激发出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认真劲,并着手减轻学生预习作业的负担。
二、有效预习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老师在课前都会布置预习作业,但对于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方法、预习的评价却没有形成有效的研究。最终导致课前的预习作业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学生的已知情况教师不得而知,课堂教学设计变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有效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使用则可以打破这种效率低下和“一厢情愿”的局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恒心,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的预习往往表现出反复性,表现为部分不自觉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这样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很难养成。而适当的预习作业,使学生有了具体的预习任务,教师对预习作业进行及时评价,就使学生有了完成好预习任务的压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就能实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目标。
2.有助于提高预习的质量。常态下,学生的语文预习还经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对所要预习的课文匆匆读一两遍,顶多再自学一下生字,对文中的内容却不仔细研究,这种停留在表面上的预习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预习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带有作业的预习,可以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教材,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有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预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3.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强调要建立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定教”。但教材是一个静态的文本,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又是个性化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预习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知识的原点,从而便于教师修改自己的课前预设,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合理。
因此,预习作业能帮助学生课前有目的、有步骤、有章法地自主学习课文,教师能通过学生的预习作业有效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此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为高效课堂服务。
三、课前预习作业的措施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知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1.上好预习指导课。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各种自学习惯还没有养成,各种能力还没有形成。如果老师只笼统地布置“预习××课”这样没有具体任务的作业,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势必收效甚微,形同虚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预习能力的形成是由不会到会、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求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每班都要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课——预习指导课。要从能读通读准课文的基础做起,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带着学生预习课文。
2.统一预习作业模式。上好预习指导第一课,学生并不都能学会预习。毕竟学生还小,记不住的,老师不带着预习,又不会了,怎么办?为了使学生学会预习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于是,笔者在三年级组设计了统一的预习作业格式。让学生自备A4纸,统一印制预习作业本,还把学生的预习作业纳入学生的语文学科评价之中,在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集中交流预习情况,评级加星。有了这样的布置和检查,大部分学生不到半学期就学会了预习,并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3.打破作业模式。我们发现长期运用统一的作业模式,作业千篇一律。从质疑课题、读读课文,到抄抄词句、回答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全部做下来,学生花在预习作业上的时间与精力是令人震惊的。时间长了,学生对这样形式单一、内容繁杂的预习作业会产生厌倦,兴趣日减。有的学生甚至把手中的《字词句段篇》搬过来,一抄了事。所以,预习作业模式用了一段时间后,笔者让班里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率先跳出预习作业的模式,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家有宽带,就可以依据条件选择“读问质疑、网络查询、再读探究”的方式;基础薄弱的学生继续选择老师设计的预习作业,仍从基础做起。删繁就简,使学生轻轻松松的完成,开开心心的学习。
4.创新作业设计:
(1)根据不同课型来设计课前预习作业。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记叙文、散文、诗歌、说明文等,应该不同课型来设计有效的课前预习作业是,在不断尝试中,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预习策略,并能够根据类型灵活地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课前预习作业。不同的学生,基础、能力不一样,预习作业的内容也应不一样。一般的预习作业可能对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对预习作业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这样就能在预习中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困惑处,关注他们的发展,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预习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互相协调,有针对性。既要突出基础性,又要体现启发性。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让有效预习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