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对传统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探讨我院植物组织培养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对其更好的服务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 校内实训基地 产学研
【基金项目】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2教改项目(12JXGG1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208-02
植物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生物学科,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园艺技术、园林技术、药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技术性强、应用价值广,国内外本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层出不穷,在种苗繁育、脱毒苗培养、突变筛选及培育、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植物基因库建立和种质保存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1,2]。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农业、林业、园艺和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植物组织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技能组培人才的重要基地。传统的封闭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技能与组培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产学研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3,4]。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感到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新的运作模式是比较成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运作模式。
一、传统校内实训基地运作情况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大多是独立验证性的实验,教师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流程,学生照葫芦画瓢被动地重复,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且大多数校内实训还停留在消耗性实训阶段,忽略了基地在科技创新研究与服务中的作用。由于受资金、师资力量所限,往往只是单纯作为实施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场所,没有发挥其作为高新技术的开发、试验、推广、研发以及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等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企业、行业的交流联系缺乏,以及建设过程中“产学”与“研”的割裂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无法吸引企业行业中的一些“能工巧匠”进来,达不到校企人力资源的共享,造成高水平实训指导师的缺乏。
二、植物组织培养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一”运作模式构建
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研发中心等三部分构成。通过“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5,6];通过“校企合一”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学生掌握了综合实践操作技能,具备了校外顶岗生产能力;通过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的相关应用性课题,进而完成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践),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一)“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构建
通过学做合一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示范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教学和实训的互动,将教与学、学与做有机地结合、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落实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修订和完善了本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按照职业要求进行课程的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做到课程内容体现工作实际、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以此来设计课程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教案、讲课方式、实习实训环节及流程,编写具有自主特色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讲义和技能实践训练方案[7]。
新的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素质为核心,在保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上,减少了理论教学学时,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包括愈伤组织培养、胚胎培养、花粉和花药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和体细胞培养;重点讲授:组培室设计与管理、组培基本操作技术(母液配置、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组培技术研发(试验方案设计、数据调查与分析)、植物脱毒与组培快繁、组培企业经营管理。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实现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
(二)“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构建
通过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集训,在真实化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了综合实践操作技能,具备了校外顶岗实习能力。在实施教学的团队中,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企业单位的指导师傅。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引入企业的管理制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到真正的技能,直接获取实际的工作经验,领略了行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经历了学徒角色和学生角色的相互转换,实现了校内生产性项岗实训的目的。高职教育才可能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术职业人才。
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增强了质量和效率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岗位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练。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得到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训练,使课程的实践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改革有声有色。通过这样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品质“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体会中,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生产中独挡一面,实现了毕业生和岗位工作的“零距离”。
(三)“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技术服务中心构建
在组织好基础实验和单项技能训练的同时,实训基地对学生全面开放。组织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组培兴趣小组,鼓励同学们进行适度创新性探索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在具体的实践中因季节和选材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可变性和不确定。如,对同一种植物材料的不同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它们的生长发育途径可能会完全不同;即使同一植物材料的同一种外植体,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它的生长再分化与成苗途径可能会截然不同。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局限于课本上给定的实验材料和培养基配方,自己动手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独立设计撰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不同的实验设计,最后的实验结果也不相同,如有些培养材料变褐,有些外植体长期培养总是没有反应,有些愈伤组织过于致密或者过于疏松等。分析这些不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这种探索性综合实验的锻炼,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了基本的科技研发能力,可以参与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地方农业生产推广项目或企业急需解决的组培课题中。如11级园艺班的学生参与了教师的青年基金项目“五莲山野生迎红杜鹃组织快繁技术的研究”,与教师共同设计制定实验实施方案,一同开展研究和实验数据处理,最终较好地完成此项目的研究。12级生物技术班的同学参与了地方农作物马铃薯和草莓脱毒快繁推广项目。学生还自主设计的月季、菊花、百合的组织培养实验。在“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锻炼,并实现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
三、结束语
植物组织培养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一”运作模式在我院10、11、12级生物技术和园艺技术专业200多名顺利实施并得到好评。在“产学研”结合的组培实训室里,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再在亲历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生产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他们可掌握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可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企业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提高的同时,实验技能、科研技能、生产技能和思维等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何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基地长期有效运转,形成基地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如何建立和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梁称福,周安刚.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3).
[2]李荣珍,兰健花,陈荣.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研[J].创新教育,2011(25).
[3]季本山.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J].高职教育,2010,(1).
[4]李红贤.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下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0).
[5]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6]莫饒,刘进平,赖杭桂,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产学研”运作模式探讨.中国科技信息[J],2008年(22).
[7]邵玲,梁广坚,梁廉.植物生理学“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构建.肇庆学院学报[J],2013,34(5).
作者简介:
李媛(198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