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春
【摘要】新课改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给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入手,分析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新课改带来的教学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 问题原因 初中数学 教学变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25-02
1.前言
在新课改理念和各种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把握新课改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跟随时代潮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开发学生数学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2.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各地的推行取得了不错成效,但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一,部分数学老师对新教材不熟悉,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老一套,重知识讲授、轻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与实际脱离,与新理念不相适应。其二,受主观思想或传统观念影响,一些老师对互动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平时教学流于形式。比如,互动学习,仅仅停留在分组行为,简单讨论问题就草草收场,难于体现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其三,新课程提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然而不少老师对于多媒体的制作或电子白板的使用并不娴熟,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
3.新课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变化
3.1从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转变
社会的发展让单一的知识教育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还要高度关注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开发,实现从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1]。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完善。
3.2从灌输式教学向合作式、探究式转变
新课改提倡教学过程能够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有实质性变化的特点,达到师生相互交流、生生共同进步的效果。这和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不同。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数学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后,教師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让同桌交换做题,同桌互相检查解题的过程和结果,讨论正确与否。这种活动,不仅能体现学生主体,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问题:一辆慢车和一辆快车沿着同一路线从A地到相距120千米的B地,所行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问快车用多少小时追上慢车?此时,相距A地多少千米?
能否运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行程问题呢?一个合作小组的解答如下:
解:由图像得,快车速度■=12千米/时,慢车速度■=■千米/时
设快车用了x小时追上慢车,则慢车继续行驶用了x小时,由“慢车先行驶的路程+慢车继续行驶的路程=快车行驶的路程”得,2×■+■x=12x
解得:x=2.5
这时,12x=12×2.5=30
答:快车用了2.5小时追问上慢车,此时,相距A地30千米。
学生豁然开朗,心中充满喜悦。“原来函数的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思想得以解决”。这时,另一个学习小组的代表站起来说:“这个问题应该用一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才合理啊!我可以展示我们小组的成果吗”,老师答应了。
解:设慢车、快车所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1=k1x、y2=k2x+b,把(18,120)代入y=k1x,得k1=■,
∴y1=■x
把(2,0)和(12,120)分别代入y2=k2x+b,
得2k2+b=012k2+b=120
解得,k2=12b=-24
y2=12x-24
当y1=y2时,快车追上慢车,
这时,y=■xy=12x-24
解得,x=■y=30
答:快车用了4.5小时追问上慢车,此时,相距A地30千米。
“奇怪,怎么答案不一样呢?”,“谁对谁错,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又争论了起来……这样的探究,定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3.3整合学科教学与教育信息技术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如果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一些数学知识将不易于学生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手段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若能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就能将抽象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幻灯片展示动态的立体模型,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运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学生从静态的课本模型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更直观掌握抽象的数学模型[2]。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创新思维、克服学生学习障碍,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学习“立体几何的三视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模型,拍摄该模型正、俯、左三个视角下的模型图像,并在课堂中展示模型,让学生尝试画出三视图,播放模型图像,将其与学生所画图像进行对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4重视问题意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切入点,以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解,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问题:“现有两种手机套餐,一种是不需要交月租,每分钟通话收费0.3元;另一种是需要交15元月租,每分钟通话收费0.15元,购买这两种套餐哪个实惠?”
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或一次函数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教师应拥有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育意识,以趣导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数学价值,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3]。
3.5丰富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多样化
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个性的人,学生自身都存在着极大的可塑性,并且拥有较大的待开发潜能,这些特点在被外界激发后,学生的个性与潜能自然会得到充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该仅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这样的评价缺少科学性,而且会导致学生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打消积极学习的态度。新课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培养个性,挖掘潜能,关注全面发展,倡导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从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入手。
4.结语
新课改之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过程”比“结果”重要,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重视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数学教师应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好学生的成长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玉龙.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6(18):106-107.
[2]金菁.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下),2013,9(09):52-53.
[3]顾金峰.新课改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