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思路 施教学

2014-04-29 21:52陈依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思路教学

陈依炳

摘 要:通过课后活动、社会实践、现实生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并真正内化行为规范,为现实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教学 思路 品德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08-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指出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根据这一思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也能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

加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写相对简约,几副图、几行字,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确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再者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通常从下述几个领域入手来组织教学内容。

1 结合学校生活,来组织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学科,光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校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如学生也好,家长也好,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多为不重视,集中表现在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上,特别是课前几分钟的学生表现,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两头表现,一头是上进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备好课本、学具、端坐等待上课或认真预习;一头是轻视这门课程的学生,小动作不停、甚至连课本也没带;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段的学生真实、生动的表现,进行对比,辨析善恶、美丑、是非、荣辱两种行为。之后,教师再讲明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至关重要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的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社会这个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阶梯。优良的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出了无穷魅力。表现在小事及细节方面,体现出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既然品德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同学们要不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这样以实事为例,用理论说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 结合家庭生活,来组织教学内容

学生除了学校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家庭生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尝尝苦滋味》一课时,在了解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到前辈的生活经历,及他们为哺育同学们的成长所付出辛劳后,老师再补充说明一个同学正常的话,从出生到24岁大学毕业,父母至少要付出30万元的抚养费,其他辛苦更是不计其数。联系了这些家庭生活,学生们就的感受、体验就深刻得多了,尊重父母、克服困难两方面的教育也就达成了。再如五年级下册《走出烦恼》这一主题,(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这是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同学们该如何处理呢?一种是旁观者,麻木冷漠,任父母无休止地争吵下去;一种是争当和事佬、缓冲剂,以家庭主人的身份来劝解家庭纷争。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这些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3 结合社会(家乡、祖国、世界)生活,来组织教学内容

为了使《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实效得以提高,进行适当的课前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有效的课前准备活动。一般而言,社会调查活动、资料搜集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课前游戏活动等都是较为有效的课前准备活动。课前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为课上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道德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教学这一单元时,假如就教材内容不作任何延伸、拓展,可能是平淡、无效地教学;假如教师能结合教材适时联系诸如:三鹿奶粉、金华火腿、地沟油、瘦肉精、双汇食品、近年来的塌桥等事件,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学效果会好许多。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一旦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品德与社会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从教学实践中可知:来自于生活的“源头活水”会使思想品德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本着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每一节课都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进行,让学生从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事例中去感悟、体验、理解品德与社会课所讲述的道理,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课后活动、社会实践、现实生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并真正内化行为规范,为现实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思路教学
不同思路解答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换个思路巧填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