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摘 要:在初三科学复习阶段,教师在复习学案的编制中要注意全面性、针对性、重点性。科学复习学案编制的有效策略是根据加涅所提出的对知识加以分类的思想,以学习内容为依据进行编制,分为陈述性知识的编制策略和策略性知识的编制策略。陈述性学案的使用流程为:考点呈现——自主梳理——课堂交流——重点强化—— 课后巩固;策略性学案的使用流程为:课前热身——方法回顾——难点强化——变式探究——思维提升。通过复习学案的使用,笔者有如下反思:转变理念,转换角色;有效合作,互补专业;加强学习,有效启发;相信学生,挖掘潜能。
关键词:科学 复习 学案 有效 编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128-0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现代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战场”,学生已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体。学案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掀起了使用学案的高潮。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学案编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流于形式,缺乏内容;突出练习,缺乏整体;过重堆砌,缺乏深度;拿来主义,缺乏思想等,这些有待改正和完善。
1 复習学案有效编制的理论依据
在初三科学复习阶段,教师进行复习学案的有效编制,主要是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2年浙江省中考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三年来的教学情况进行编制。复习不是简单的重新学习,而是要求在对各知识点了解的前提下,重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把科学教材中繁杂的内容条理化、规律化。复习学案就是落实教师对学生复习引导的载体。在复习学案的编制中要注意全面性、针对性、重点性。
1.1 全面性
中考科学复习学案的设计不同于平时的学案。初一到初三的科学教学知识是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在复习时更加强调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学案中要体现知识的全面性。
1.2 针对性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学案的编制。关注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3 重点性
教师需根据教学的经验、日常的积累和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在复习学案中选择典型例题。在各个考点的复习中,特别强调重点考点的变式练习。在中考中,有的考点是每次都考的重点考点,因此在学案编制时要注重其重点性,重点分析并加强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能力的提高。
2 复习学案编制的有效策略
科学复习学案编制的有效策略是根据加涅所提出的对知识加以分类的思想,以学习内容为依据进行编制。在教学设计中,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的侧重点皆有所不同。作为教学设计的设计者和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必须明确所授课题的知识类型,才能作好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陈述性知识的编制策略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例如:化学、生物中的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编制。
以《金属》复习专题为例,说明复习学案的编制。
考点呈现:对照《金属》单元的考纲要求。
学生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方式自主对各知识进行梳理,整理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
重点强化:教师需根据教学的经验、日常的积累和对中考试题的研究,选择典型例题和易错题对考点知识进行强化。
例如针对知识点条目会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往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1)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中一定有:,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2)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存。则滤渣中一定有:,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3)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则滤渣中一定有:,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该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明确金属的活泼性的基础上,又通过其他的实验来确认滤渣、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如果出现较多的错误,可以在“课后巩固”环节中,完成变式题。
课后巩固:该部分试题主要是根据典型例题改编的一些变式题,历年中考中的实战题,学生提供的一些好题。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2.2 策略性知识的编制策略
策略性知识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例如:物理中策略性知识以“问题链”的方法来编制学案。
以《浮力》复习专题为例,说明复习学案的编制。
(1)浮力的定义是什么?(2)浮力的方向是如何的?(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什么?(5)计算浮力方法有哪些?
通过对基本知识的复习,然后以“问题链”的方法来运用浮力的相关知识。
例:现有一块密度ρ冰=0.9×103 kg/m3,边长a=0.1 m正方体冰块。(g取10N/kg)
(1)若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和体积多大?
(2)若把该冰块投入盛水容器中静止。则:①冰块受到浮力F′浮=?②冰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③V排/V冰=?④冰块下底面受水的压力F向上=?
(3)若原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则容器中水面如何变化?
(4)若原冰块中有个木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则容器中水面如何变化?
(5)若在原冰块上叠放一铁块,刚好使冰块全部浸入水中,则铁块需多重?当铁块从冰面上滑入水中而被細线挂在水中,水面如何变化?当铁块稳定后若将细线剪断,待铁块沉底后液面如何变化?
变式探究如下。
(1)若在冰块静止后将露出水面部分的冰块切除,则:①余下冰块将上浮、下沉还是悬浮?②余下冰块重力G′冰=?③余下冰块受到浮力F′浮=?④余下冰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⑤V′排/V′冰=?
(2)若原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若容器中是盐水,液面如何变化?若容器中是酒精,液面如何变化?
(3)若原冰块中有个石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则容器中水面如何变化?
在学生完成复习学案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和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该专题的复习情况。
3 复习学案有效实施流程
3.1 陈述性学案的使用流程
考点呈现—自主梳理—课堂交流—重点强化—课后巩固
根据考纲,将复习专题的相关考点进行呈现。学生回家自主复习,了解和初步掌握复习专题中的基本内容,通过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在课堂上进行投影,教师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该同学的知识梳理的情况,然后和学生一起复习整理,哪部分知识整理的不错,哪部分知识需要补充。整个课堂在以学案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知识查漏补缺,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补充。
在重点强化这个环节中,金属活泼性顺序是个重点,配有一些题目进行强化。在知识内容上涉及图表题、天平题、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泼性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巩固则是根据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完成,不是所有的题都需要做。具体操作为重点强化中的习题全对,就可以免做;如果只错一题,则完成对应考点的习题;如果错误较多,则全部都需要完成。
3.2 策略性学案的使用流程
课前热身—方法回顾—难点强化—变式探究—思维提升
策略性学案的设计比陈述性学案的设计更注重在方法的归纳与能力的提升。
通过几个问题的回答,对《浮力》专题进行“课前热身”。通过对计算浮力方法回顾,总结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对于浮力的计算方法的选择和液面升降问题的讨论是个难点。通过一个题引发几个不同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应用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提升中的习题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生活实际的运用、新情景下的分析能力、科学语言的表达。
中考题的编写往往来源于生活,更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对历年中考题的分析,有助于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
4 复习学案的实施反思
复习学案在科学复习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科学复习课中大力提倡和推广。在实施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反思:
4.1 转变理念,转换角色
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单纯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教师比较习惯于“教师备案——课堂讲授——学生听课——课下练习”模式,要改变这种模式,完全接受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学案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会将学案简单地理解为典型例题集或者习题集,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而所谓的“学案”成为其课后练习的习题.使学案教学流于形式,并未实现学生主体的实际转变。
4.2 有效合作,互补专业
复习课的学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进行编制使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特别是科学教师的专业也各不同,在一个学期的复习中需要用到很多的学案,这就需要全组教师利用寒假一起来进行备课。根据专业的不同,分物理、化学、生物进行备学案,再根据复习计划的专题进行进一步分工。在设计学案的“例题讨论”、“思维训练”时,教师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次引导,力争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训练。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学案的问题设置上要力争巧妙,既不脱离该专题教学内容的核心,又给学生留够思考的空间。
4.3 加强学习,有效启发
学案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发现问题,随后在课堂上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进而获取新的知识。教师自身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引导”能力,善于思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让学生通过学案教学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为重要的知识和思维的启迪。
4.4 相信学生,挖掘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相信和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挖掘每个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潜能,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上,教师需大胆放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打开思路,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在科学复习课中运用高质量的学案,加以教师适当的引导,必将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2012年浙江省中考学科考试说明[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 黄宇志.浅谈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0(4):6-7.
[4] 叶伟龙.中考复习策略[J].科技信息,2010(15):665,612.
[5] 罗杰.让九年级科学复习课堂焕发生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1(17):128.
[6] 姚美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科学复习活动[J].吉林教育,2011(14):84-85.
[7] 刘计萍.利用“学案”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