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刚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生日后在社会工作中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个学校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及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学校管理水平高低与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质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是高职院校能否健康发展的直接原因。学生的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其就业能力也就越强,而学校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发展前景也就越好。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定位在企业的蓝领阶层,工作环境相对而言较为艰苦,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岗位上以良好的状态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高职院校所具有的教育特点
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人才的教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的培养阵地之一,主要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具有实用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综合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他们在就业时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此外,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招生数量不断的增加,但是其生源质量并没有随之提高,生源情况良莠不齐,不同的年龄、学习基础上的差异都为高职体育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敢于应战,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培养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需要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实用性强的热门体育项目,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得以不断的补充和丰富,也让教学内容更具时代特征。与此同时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要多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基于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及专业特点,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适应性强且有利于体能恢复的项目,要敢于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创建并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身体素质及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整体需求,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学习的自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
(二)加强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和自由的空间,通过体育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让学生在面对就业竞争的时候能够从容面对。通过一些竞争性的教学体育项目,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竞争和比赛,这样就能在竞争中锻炼学生的风险意识与全局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与整体发展之间的联系。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竞赛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扮演不一样的角色,以锻炼其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让体育教学更多的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与此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考察,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模式,多加强学生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也让学生认识自身身体素质在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打好基础。
(三)注重学生意志及品质的培养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意志与品质的磨练,学生在适当强度的锻炼下,才能养成能够承受一定压力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日常的高职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及坚韧隐忍平品格的培养,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让他们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成功与失败都是相依存在的,成功的时候要及时调整心态,胜不骄;失败的时候要冷静,善于总结经验,学会从失败中崛起,不断的突破自我,获得新的发展。同时,要注意运用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在逆境中求发展的能力,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困境和各方面的挑战,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我国的高职教育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也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在不断的加强。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道德品质上进行培养。时代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教师必须不断的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志刚,孙显仁,王鹏宇,邱云涛.拓展运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2]林克明,黄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3]王华.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06)
[4]朱伟卫 李峰.“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J].云南社會主义学院学报.
[5]李博 刘万鹏 白冰 张雷.黑龙江省“阳光体育”开展路径优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6]信伟.团队考核在普通高校难美类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中的正向激励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