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应坚持的教学原则

2014-04-29 00:44杨建国李晓莲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意识教学原则培养

杨建国 李晓莲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应该遵循激趣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关键词:培养 探究意识 教学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强调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积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创设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所学的浓厚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愉快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为切入口,科学引领,规划设计,规范训练,循序渐进,让課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还要努力建立探究学习的运行机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形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时应该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激趣性原则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推动人认知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十分鲜明的动机。学生对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学习并积极探索;这样的学习行为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并使所学内化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建和谐、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与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尤其是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是培养探究意识的前提。因此,激趣性原则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前提性原则。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我们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924年冬季祭祀时节,我国江南水乡,北风瑟瑟,雪花飘飞,鲁镇街头,发现一剧女尸;死者系谁?她是怎样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的浓厚兴趣。

二、目的性原则

激趣不是培养探究意识的目的,而是手段。无论通过什么手段,最终达到培养探究意识的目的并提升其创造能力,因而使学生获得长足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过程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坚持目的性原则,即一切训练或学习活动都必须坚持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的目的性原则。这里包括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性、激发兴趣的目的性、学习过程组织与管理的目的性以及最终达成目标的目的性。例如,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祥林嫂之死的原因,从而理解并把握了小说《祝福》的主题,尤其是深入理解了鲁迅先生创造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是十分清晰的;这就是坚持了目的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培养手段与方法、过程参与与管理、结果评价与规范、活动设计与选择、创设情境与激发兴趣都要合情、合理、规范。所谓科学性原则,就是指在充分尊重具体学情的基础上选择并采用优质高效的手段与方法达到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目的。例如,有的老师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后,课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仔细阅读《祝福》《边城》《荷花淀》,结合祥林嫂、翠翠和水生嫂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深入分析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妇女形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心得。应该说,这个问题的确具有探究价值,也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但是,这样操作,就明显地违背了科学性原则。首先,这三篇小说,无论哪一篇,读一遍,就得半节课,何况是三篇一起读呢?更何况是“仔细阅读”呢?某种程度上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指令相当于“法律”,学生是不敢违背的。那么,一旦真的“仔细”阅读了,又用什么时间进行深入探究呢?其次,就算学生对所学课文非常熟悉,甚至也掌握了分析问题、进一步探究的具体方法,那么,800字的心得,拿什么时间写?总之,任务十分艰巨但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我们老师就这样轻率地处理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怎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呢?相反,有的老师在处理“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一句中“特意”“满足”两个词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时,引领学生比较这些女人与祥林嫂地位、出身,探究造成如此心理的社会根源与文化背景,最后师生共同对传统文化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在祥林嫂所生活的时代,封建礼教思想、封建伦理观念,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已经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甚至根深蒂固。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已经一致认同这个评判标准并自觉去维护——‘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女不嫁二夫郎等迂腐的妇女观就像无数条绳索一样时刻束缚着当时的妇女,所以,不仅是祥林嫂,就是其他的任何一个妇女,只要出现这样的问题,都一定会遭到自我良心的谴责与社会的斥挞。这是封建礼教的功勋,也是其反动性的具体表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性的表现。”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就是充分遵循了科学性的原则。

既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该工程就一定同其它事物一样必然是发展变化的,一定是动态过程的。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过程中必须保证

四、创造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其终极目的是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任何意识最终都要转化为支配行为的鲜明思想才有意义,才能促使个体反思、发展,甚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性原则,就是学生在不断探究过程中积淀、生成、创造出新的思维产品。比如,学生在学完人教版第二册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后,写作了《怎样全面深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烛照人性——契诃夫与鲁迅对人性的批判》《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医学精神对鲁迅的影响》等。尽管这些文章行文比较幼稚,甚至个别观点有失偏颇,但毕竟是学生创新的产品。学生在这一创造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探究意识,锻炼并发展了探究能力;而这将是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证。此外,创造性原则还包括培养过程中创造性地选择、使用培养方法与培养手段。

猜你喜欢
探究意识教学原则培养
农村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创设情境,构建灵动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