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廷锋 陈春莲
摘 要:2012年,广西迎来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现广西新课程改革数学科样本学校目标,践行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凌云中学确定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成员,成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的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定课改人员、课改班级,大力开展新课程改革,新课改教法初具成型。
关键词:七步教学法 培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009-02
新课程改革牵动着教与学、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国家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顺利实现广西新课程改革数学科样本学校目标,让凌云中学明天更美好,学生未来更灿烂。凌云中学有幸得到广西新课程改革专家领导小组组长唐剑岚博士亲力亲为的指导,決定践行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凌云中学地处偏远山区,受应试教育及教育资源的影响,家长思想落后,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了,只能靠“填鸭式”,教学质量自然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新课程改革的召唤,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加强教与学的改革,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提高效率。因此,教师应因班制宜、因课制宜、因人而异,创造性地践行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开展教学。下面结合凌云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探讨。
1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试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2012年,我校确定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成员,成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的教改课题研究小组,课改教师和课改班级,一年多时间以来,以专家为引领,课堂为载体,学生“实践周”为辅助,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作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践行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制定导学案,遵循“七步教学法”模式——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精读·细想·探问·提困)、交流展示、典型分享、巩固练习、小结反思、反馈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把师生、生生合作机制引入教学过程,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课改班级由2012年秋的1201班、1202班,两个班扩大到现在2013级18个班。一年多以来,学校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改“国培”、区“骨干教师培训”及观摩我们的教学改革试验课,并且每学期举行“同课异构”优质比赛课,派青年教师参加百色市组织的青年教师新课程改革比赛课,同时召开研讨会。我们把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凌云中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学(自学)、议(议论)、导(引导)、展(展示)、练(练习)、总(总结)的六字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在2012年秋季学期期中、期末实验班的各项指标比非实验班都普遍有所提高。因此,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向全校推广。
2 增强改革意识,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帆船
新课程改革不是让学生“背多分”,也不是“考考、学生进步的法宝;练练,学生进步的火箭”。而是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乐学、好学、爱学。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弃传统的糟粕继承创新其精华,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效果与容量的关系。
2.1 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并不是在于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表面活跃,附和回答,乱猜答案的课堂,而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表现不仅是师生互动,而且还包括生、生互动及学生独立活动。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我校践行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开展学(自学)、议(议论)、导(引导)、展(展示)、练(练习)、总(总结)”的六字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探索。
2.2 正确处理容量与效果的关系
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家长需要眼前效益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健全人格、良好个性的养成。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我发散思维,没有自己的太多观点。因此,践行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开展学(自学)、议(议论)、导(引导)、展(展示)、练(练习)、总(总结)”的六字教学模式,教师适时调控,随机应变,因班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才能出成效。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
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探索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要去学习。例如,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体》这一章,给出下面两个问题:
(1)给你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可以把它切成几块?
(2)有六根圆珠笔芯,最多可以摆出几个正三角形?
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空间想象,把学生兴奋的情绪带入学习状态,就有了求知探索的欲望。
3.2 培养学生探索求知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华罗庚说过,“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实践是最根本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也特别注重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于是,改变了“填鸭式”教学,形成学(自学)、议(议论)、导(引导)、展(展示)、练(练习)、总(总结)”的六字教学模式。遵循“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教师引导找到基本解题方法—— 变式练习学会举一反三—— 学生内化解题规律”。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索能力进一步增强。
3.3 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之花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引发他们自主探索,一起去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一定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推动自主学习一以贯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关心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而对学生是否“会学”知识思考很少,学生的学习一直是依赖教师的灌输,结果学生不但不会学习,而且思维得不到发展。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冲破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实验,学(自学)、议(议论)、导(引导)、展(展示)、练(练习)、总(总结)的六字教学法,既能让学生获得新知,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使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践行唐剑岚博士“七步教学法”,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激活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慕菊.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王敏勤.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
[3]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
[4]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