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落实三维目标

2014-04-29 00:44:03张达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联系生活落实

张达胜

摘 要:初中物理“联系生活,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有:新课导入要“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知识建构要“联系生活,提供事实证据”;难点突破要“联系生活,诠释抽象概念”;科学探究要“联系生活,引导合理猜想”;知識迁移要“联系生活,剖析错误观念”;练习设计要“联系生活,注重知识应用”。

关键词:联系生活; 三维目标; 落实;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034-001

“教育要面向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落实在三维教学目标上,就是要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科特点,切实做到“联系生活,落实三维目标”呢?笔者觉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的一些策略:

一、新课导入要“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仅仅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为不知道其意义何在,或因感到生疏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学中能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压强”概念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在桌边轻轻一敲就破,而使劲用力去握却不会破?为什么滑雪者站在雪地上不会陷下去?”学习“电与磁”时,提出“电饭锅为什么能自动开关,电磁炉为什么会发热?”这种引入课题的方式使学生感到物理贴近生活,容易被学生接纳,更加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课题的引入不显得突兀。

二、知识建构要“联系生活,提供事实证据”

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掌握,如果离开了生活经验和生活事实的支持,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学生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列举汽车从落有树叶的路面开过时,树叶会随着汽车向前飘动;两艘船靠近同向行驶时会发生相撞;赛车尾部装有气流偏导器可以防止打飘等等。

三、难点突破要“联系生活,诠释抽象概念”

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模型的特点和规律,如果通过打比方的办法对物理知识进行生活化诠释,在所学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现象、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则能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电压”概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与“水压”进行类比,想象水位的高低不同会造成水压,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诠释电源两极由于聚集正负电荷会造成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四、科学探究要“联系生活,引导合理猜想”

在探究式教学中,形成科学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教学的重要一环,形成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有很多,如直观猜想、归纳猜想、类比猜想、逆向思维等等,其中来自生活经验的概念、判断、推理是不可忽视的渠道,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这甚至可以说是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猜想能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也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采取如下的方法进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如高处下落的物体破坏力强、重的物体下落危害大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高度、重力或高度等因素有关。

再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发声时给人的感受或看到的现象,如“手摸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感觉到振动”、“说话时用手摸喉咙处感觉到振动”等,从而为学生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奠定了基础,再用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五、知识迁移要“联系生活,剖析错误观念”

学生天生置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已形成的生活经验,有些基本正确,能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有些观念是错误的,会导致对物理概念的片面理解,造成知识与应用的脱节。为防止这些前概念对形成新知造成的负迁移,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充分展示、暴露错误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矫正。

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之前,学生总会认为“有力存在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会停止”、“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的受力方向相一致”等等。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生活中的证据,如“用力推木箱,它就前进;不推它,它就停止”、“向前推,木箱就向前运动:往后拉,木箱就往后运动”,然后对学生的证据进行剖析,使其认识到自己形成错误的原因是:前者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后者是忽略了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在潜意识里总认为物体原来是静止的。然后再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刺激,形成鲜明对比,使原有的错误观念发生动摇,直至清除。

六、练习设计要“联系生活,注重知识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试题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能联系实际的试题不是好题,在实际命题中几乎没有。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编写练习时要联系生活,减少纯知识性的习题比例,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物理习题,以考查学生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不能与生活脱节。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状况,牢固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使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才能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周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命题—如何考查学生的三维目标》,中学物理,2006年第4期

[2]李华杰.《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科学新课程》,中学物理,2006年第4期

[3]蒋成权.《浅谈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方法》,中学物理,2006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联系生活落实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30:5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生口头作文训练的方法
浅析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落实的相关问题
浅谈医院管理工作中督查服务工作及改进对策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17:07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08:20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