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柯
摘 要:作为历史教师应当重点挖掘教材内外的历史地图资源,在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历史地图于教学,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历史学习。
关键词:历史地图;历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71-2
历史地图是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是浓缩的历史。[1]历史地图是动态地反映人们在历史时期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及自然环境的语言符号,它以类似于地理地图中简明、特定的符号来再现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它是我们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历史地图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简明、概括、开放的特点。正确挖掘历史地图所含知识信息,发挥历史地图的应有作用也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历史地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紧密结合补充说明文字内容
历史地图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用其补充说明文字内容,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方向、路线、历史城市的地理位置、国家的疆域边界等基本记忆知识;同时利用文字内容对历史地图进行深入分析,使它们之间相互印证,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通过图文紧密结合我们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地区,是以上海等沿海沿江城市为中心,进而提出问题,为何会呈现这种分布特征,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分析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是从沿海地区开始,逐步向内地延伸的历史过程。正是在此过程中,沿海沿江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在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首先在这些地区出现。通过对以上几幅历史地图的分析讲解,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沿海沿江地区的分布及发展有了更深刻和完整的理解。
二、分析发掘历史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通过分析发掘历史地图的隐性知识,我们可以掌握人类活动的规律,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而揭示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如中国历史上分裂局面的出现,就可以从历史地图上找出某些规律和形成原因。我们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南北分裂对峙局面基本上是沿秦岭、淮河这条地理南北分界线划分的,南方政权可以利用大山大河阻挡北方强敌的进攻。江南地区土地肥沃,光热、雨水条件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有利于南方政权统治的稳固。
三、因图设景,扩展认知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和历史地图创设的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使学生置身其中,进而最大限度获取历史地图的信息,扩展历史认知空间,发展历史学科能力。如通过观察《辽宋夏金元经济示意图》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农牧业分界线。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因自然环境和地域造成生产和生活方式差异,使他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下,进攻掠夺中原地区;中原王朝则要加强边防,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但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差异也就使两地经济有极强的互补性,双方都有加强经济文化往来的强烈愿望,中原地区先进文明对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强大向心力,游牧民族通过武力征服了中原地区,但最终仍被农耕地区的先进文明所征服。通过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统一始终成为历史发展主流。学生在产生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学科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四、综合使用历史地图
恰当地综合使用历史地图,加强各个阶段历史上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可以避免历史事件混淆,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地图的信息,扩展历史认知空间。
第一,相同主题或具有内在关联的历史地图可以综合使用。历史地图既能表示空间概念,也能显示时间变化,是流动的历史。把具有相同主题或具有内在关联的历史地图联系、对比进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相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有利于揭示相关历史事实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第二,不同主题但存在相关内容的历史地图也可以综合使用。有一些历史地图虽然主题不同,但存在关联内容,也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如历史上的陕西关中平原曾经是许多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今天的西安也曾是西周、西汉和隋唐等朝代的都城,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为何现今落后的西北地区在古代却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为何汉唐统治者对长安城如此偏爱?只要结合历史地图从地理角度来分析思考,这些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第三,综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在历史地图的来源上,以教材地图为主,同时综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当相关主题地图不够完整系统或需要创立新的历史情景时,可适当增加新地图。如讲述祖国大地远古人类的足迹及文化遗存时,配套的历史地图册编绘了《中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同时并配有《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的生活场景》图,学生一目了然,对北京人的认识也深刻了许多。然后适时设问:文化遗址增多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北京的气候状况如何?原因何在?学生在对历史现象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学科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五、正确使用和绘制地图
首先,学会读图识图。要认真阅读图例,弄懂图例点线符号的含义;要了解历史沿革边界河流和古今地名城市的变化;要注意历史地理范围的变化;要注意从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教会学生像阅读历史书籍一样读图识图。
其次,学会掌握地图。①复描:复描地图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鲜明的空间轮廓,并以此为历史舞台,记忆这个舞台上的历史剧目;引导学生找出地图特色,如对疆域图、形势图、路线图复描;②归纳综合:如中国历代疆域图、中国近代列强侵略图、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图都可以用类似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多幅相同主题或相关联历史地图的分析,反映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原因;③掌握特征:有些历史地图反映的内容在客观上会形成一些特征,抓住这些特征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地图。
最后,学会绘图。绘图既是培养能力的手段,又能检验学生掌握历史地图的程度,从而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巩固所学历史地图知识。如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事的三角贸易即贩卖黑人奴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一幅示意图。通过示意图学生能从中得出三角贸易的含义和航行路线,加深对殖民主义者罪恶的认识。
六、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上地理环境的变化造就了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的种种差异。历史地图主要表明地理空间的社会状态、即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如阶级斗争、民族迁移、疆土变迁、经济发展等,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历史地图不仅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性,还表现它的时间性。运用历史地图时,除了对地图上的古今地名需作必要的解释外,还要让学生比较古今异同,懂得历史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不断变化的,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新变化和新发展。每个朝代甚至某些不同的历史年代,在历史地图上也表现各异。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地图为依托,以教材为资源,通过以图叙史、依图求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同时,历史教师还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方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洪文.浅议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N].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