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

2014-04-29 00:04杨璟
俪人·教师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课堂教学

杨璟

【摘要】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小学生依赖性很强,非常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心理暗示的原理,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心理暗示 自我暗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研究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是素质教育的重大任务。

心理暗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0—1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受暗示性很高,可塑性极强,教师有意无意的言行都会给孩子很强的心理暗示。暗示是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暗示就是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心理倾向,支配个人的行为或思想。它最大特点就在一个“暗”字,就是在孩子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受到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环境、语气等方法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观点和建议,从我们身上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和鼓励。德国演讲家海因.雷麦曼说过:“用暗示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为人接受。”心理暗示用得适时,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悦纳”,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相容”。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乐观、勇敢、自信、进取等等一些积极的暗示,那么,孩子就会学到这些优良品质,并受益终身。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这独特的音响往往在学生心灵最深处,需要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才能发现。在这里,我结合2年多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浅谈如何通过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一、自我暗示——让学生在自我激励中快乐长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自我激励对人的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快樂的自我心理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可以消除紧张和消极的情绪,自我暗示是一种自我肯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的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快乐。俗话说,气可鼓而不可泄。“气”(精神)是人行为的动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或生活中,都应给自己鼓励,少给自己泄气。在不够自信时,作自我精神训话,找出自己的优点,编一些激励自己的话,每天充满激情的对自己说几遍,发自内心,认真体会。如,“我一定能完成任务”,“我能行,我会成功”,“我要创造未来”等,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胜利。

当遇到挫折时,就将每一次失败都当作是最后一次。试着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 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已经到了最低谷,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给自己以信心。

二、语言暗示——赏识激励学生

赏识是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爱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赏识是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的评价。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只有这样做,赏识激励就能产生预期效果。生活中“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有时,老师一句让人刻骨铭心的赏识的话语,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你挑剔的眼光与无情的语句,在他心中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而你一句赞美的话,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搭起通向成功的彼岸。

三、表情暗示——微笑赏识

优秀教师的目光里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学生能从老师的目光里读懂老师的情感态度,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目光有时是一种赞许,有时是一种鼓励,有时是一种提醒,有时是一种批评。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这种表情暗示,告诉学生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笑对学生,上课时老师面带笑容,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教师的笑容中感受到欣赏与赞许,能让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从教师的笑容中找到自信、赢得力量。教师富有人格魅力的表情暗示,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气氛,上课时,有时学生怕自己的想法不对不敢回答,这时老师的一个微微的点头就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点头就暗示学生“你行”,学生也可以领略到老师的信任。

四、书面语的心理暗示

俗话说“好语一句三冬暖。”书面语的措辞十分重要。把你对学生的赏识运用于书面语言的心理暗示,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鸡汤”。尤其是对沉默寡言的后进生。 记得班上有一个学生,平时听写20个词语,只能写对一两个,常被小组组长批评,说他拖了小组的后腿,上课基本上不听讲,找他谈话只字不吐,还是与他玩的好的男生道出了实情:一年级上半学期成绩还可以,后来常不写作业,经常被老师批评,于是放弃了学习,上三年级的时候,和本班的一个男同学打架,脑袋受伤,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出院后发现记忆力特别差,家长就带着上贵阳医学院检查,结果是记忆力受损。父母觉得他太笨了,听写总写不出几个,于是商量着再生一个孩子。这件事情对他打击很大,这几年基本也不学习,他学会了撒谎和父母,老师作对。我找他的父亲谈了几次,希望家长能用真诚的方式努力挽回孩子脆弱的心,别放弃他。之后的接触中,我发觉那个孩子喜欢间接交流,用书信,短信,网上聊天的形式与别人沟通,避免正面接触。掌握了这个心理,我便在每天的软抄本中与他交流,打笔仗。我无声的告诉他: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所承受的苦难,是成长的必须和一笔宝贵的财富,每天该找一两个让自己展颜一笑的细节,每一天,太阳都是新的……他开始不理我,过了半个月,在软抄本中有了他快乐和微笑的痕迹,他在本子上写了这样几句话:老师我知道错了,希望您能原谅我的笨,我给您丢脸了,我一定会努力,不放弃。接下来的作业每天都干干净净的,字迹很工整,虽然还是有一些错误,但是比起上个学期来说,他进步很大。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教师的态度和书面语的关爱,能让学生从自卑和不安中解脱出来,真正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并被这份爱拉回来。

心理暗示需要反复加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大脑好比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人的有意识的心理是冰上露出水面的一角,而潜藏在水面下的绝大部分是人的无意识的心理,即潜意识。利用好学生的这部分潜意识,可以说,任何学生都有取之不竭的潜力。但学生良好的潜意识不会在经过一两次心理暗示后便形成,它需要教师对其不断的进行强化,直至达到预期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指出“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孩子的方法。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孩子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孩子。”她甚至还指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要让心理学成为教师实际工作中的指南。”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自觉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工作,能提升效率,如果教师们能与心理学一路同行,那么你的心情也会因此而明亮,轻松愉悦的工作,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参考文献】

[1]赵国忠. 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邹明. 积极心理暗示对学生的作用. 教育科研论坛,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课堂教学
让优秀成为习惯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