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杏伟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和采纳,并在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对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主体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以来,很快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课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在中小学课程中,各个学科由于各自的学科特点,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这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尤其是对合作学习本身所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因而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简单模仿,盲目套用国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的合作技能研究不够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当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合作学习就是作为主体教育的教育策略之一提出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关于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成为合作学习研究的重点,也是合作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性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基础性、阶段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这一学科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特殊要求,在其学科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一般所采用的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精讲——小组合作活动——测验或竞赛——小组评价、反馈。在教学模式的四大环节中,小组合作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是为小组合作学习服务的。这与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师讲原理、公式——讲例题——学生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模式是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学,是将教学的重点倒置,从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而合作学习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活动开始首先要设立小组目标,这样将小组全体成员调动到一起,并产生积极的依赖关系,形成了组内互教互助、组间公平竞争的动力系统。为了要完成小组目标,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大家共同策划,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样的活动中,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摆脱了以往教师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学习成为学生自己控制自主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得以发展。
2.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活动主体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主体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主体的形成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性是主体内在的特性,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由于我们传统教育对教育主体的错误理解导致实践中的教学主体倒置,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主体教育观念的深入,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问题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问题。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則建立起来的小组。“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必须是由两名以上学生根据性别、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与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通过这种分组原则使得各小组达到合理培植,从而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各个小组大体处于均衡的水平,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所以说,小组在这里不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应该说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平台。
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目标结构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传统的数学课堂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和同质分组的方式,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以考试分数为主要奖励依据,从而导致了竞争型的课堂目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学生常处于一种嫉妒的焦虑之中,由于只可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有研究资料显示,小学生由于在考试或平时测验时成绩不好而厌恶学习的占很大比例。而在数学课上实施合作学习是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也就是说把传统教学中每个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以此来降低每个个体间竞争的压力,但在小组之间每个个体又都是互助合作的,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焦虑程度,保护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所以说,合作学习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的,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伍宁.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3]顾徐达.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学科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