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2014-04-29 04:26刘德秋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刘德秋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实践情境,真实情境,不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关注学生的感性经验和思维方式,揭示数学概念本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实现“数”与“形”的结合,从直观、形象的图形学习数学;小组协作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意义建构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建构主义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动力和思想武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最先进的理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我们理解小学数学教学有以下启示: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在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1.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識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2.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自由探索空间,点燃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捕捉生活素材,创设真实情境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例,以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出学生能够寻根问底的情境,能更好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并能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揭示数学概念本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教学中涉及的数学概念特别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等。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知识的基础;是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前提;是做出正确判断、推理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传统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注重概念的形式,忽视其形成过程,往往造成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对概念产生模糊的认识,对概念运用不力。数学概念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真正获得并理解概念。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感性经验,关注孩子已有的认知结构,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对应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华罗庚先生也曾这样形容过“数”与“形”的关系:“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从事基础教育的我们应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小学生应从直观、形象的图形入门学习数学;应以形助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数形结合,为建立函数思想打好基础。

四、为了满足高效课堂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应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得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动态视频色彩鲜艳、音响效果生动等独特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效融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建构主义学习观犹如一缕春风打开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实践情境,真实情境,不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关注学生的感性经验和思维方式,揭示数学概念本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实现“数”与“形”的结合,从直观、形象的图形学习数学;小组协作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岳鹏林,成友洁.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26).

[2]师敏敏.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2(4):94.

[3]王建华.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9(12).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