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徜徉在美的意境中

2014-04-29 22:09涂三华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涂三华

摘 要:小学数学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字与符号使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感召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条途径。多年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发挥美育作用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文字美;规律美;直观美

一、诗化应用题的文字美

应用题是一种融文字与数字于一体的题型,其中理解文字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正误,学生由于对文字的曲解而导致解题错误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果把应用题的文字进行诗化,学生能在文字美中得到领悟,我们的祖先早有先例,如:求一个七层塔的尖端有几盏灯,古人是这样进行诗化的:“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闪闪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这种文字优美,意境隽永的应用题,读来朗朗上口,读者一定会产生无穷的兴趣。也许这个例子已高出了我们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就小学刚刚进入启蒙识数的孩子而言,人们也往往运用诗化的手段:“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充分利用诗歌韵律感化学生,内化识记。还有化成儿歌:“我家门前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六七八。”由此看来,诗化应用题对小学生数学激趣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教“分数大小比较时”,就用诗化语言,编了这么一道题:“夏日炎炎分西瓜,四分之一平均化,八戒忙说不公平,六分之一就属他,八戒分后打脑袋,唐僧悟空笑开花。”文字美,故事美,交织在一起,激发了学生解疑的兴趣,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二、巧算计算题的规律美

事情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巧合,给人以柳暗花明的喜悦。古人所说的“无巧不成书”便是在情节发展中出现了巧合而令人拍案称奇。数学中往往运用“巧”的规律,给人以美妙的轻松感。如:“84-48=36”只是一般运算,平平淡淡,并无巧妙可言,我再次引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便会得出一种巧妙的规律。即任何两位数与这两位数恰好相反,其差等于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减乘以9的积,即84-48=(8-4)×9=36;又如,98-89=(9-8)×9=9。他们会为自己发现规律而欢欣鼓舞。

再如,在单位间的进率中学生常把进率记乱,导致运算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现以重量单位说明。让学生把学过的重量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在手指上,如:

食指用吨,中指用千克,无名指用克,再考虑相邻两部分间的进率,并进行巧记,食指刻在中指到无名指间进率一为千。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如3.5吨=( )噸( )千克。3在食指,0.5吨中食指。跳到中指0.5×1000=500千克,这种直观的规律美,给学生带来了轻松与愉快。

三、借助“多媒体”的直观美

图形、数形的直观美能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睛,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而触动思维。多媒体的图形有动感,有背景相衬,从而产生动感。如:在教相遇应用题时:两辆汽车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驶12公里,乙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驶18公里。两地相距30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这时我便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广阔的田野和连绵的群山之间,一条公路连接两地,两辆汽车呜呜地相对开出,然后在汽车下面出现与公路重合的线段,在每段上标出每小时几公里的记号,两辆汽车均在每小时行驶的公路段定格。然后两辆汽车又相对开出,直至相遇,学生不用计算也能道出几小时后相遇,然后推出应用题的列式及答案;这种图像美与多功能的作用,极大地减少了思维的阻力。

|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