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民
【摘要】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进行数学探索研究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数学活动经验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学生不断的数学活动中积淀获得的,教学中它可以自觉地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核心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师: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学生举手表示)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蛋糕)买蛋糕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一起吃 )同学们愿意帮***同学分一分蛋糕吗?(愿意)
出示例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能分得多少个?(生讨论并汇报)
生1:老师,我的算式是1 ÷ 3,但我不知道每人得多少个? 生2:我知道,每人得个.
师:板书1 ÷ 3 = (个). 之后课件演示分蛋糕过程.
【教学思考】 从生活情境导入,以学定教,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从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也可以根据分数意义直接说出结果. 这样就先从直观上初步建立起分数与除法的相等关系,初步体会到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铺路搭桥.
核心环节二:关注探究过程,创新教学内涵
出示例2:如果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师:请同学们用课桌上的圆片学具分一分. (生边操作演示边汇报)
生1:我是这样分的,我把每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了12份,每人得其中的3份,拼在一起就是1个月饼的块. 我的算式是3 ÷ 4 = (块).
生2:我把3个月饼重叠在一起,看做1份,把这1份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这1份的,打开之后再拼在一起,就是1个月饼的块. 我的算式也是3 ÷ 4 = (块).
生3:我先把2个月饼重叠在一起,看做1份,把这1份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先得这1份的,再把剩余的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得這1个月饼的,然后把两次分得的结果拼在一起,就是1个月饼的块. 我的算式也是3 ÷ 4 = (块).
生4: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1块月饼的,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就是块. 我的算式也是3 ÷ 4 = (块).
师:板书3 ÷ 4 = (块). 之后课件演示分月饼过程.
【教学思考】 经过充分的操作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到理性的提升. 圆片的剪拼过程,实质就是学生对数学转化思想的建构过程,它巧妙地搭建起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使二者关系逐渐明朗化,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核心环节三:观察算式特征,凸显课堂本质
师: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 ÷ 3 = 3 ÷ 4 = 3 ÷ 5 = 5 ÷ 3 =
生1:3 ÷ 5,5 ÷ 3的商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一下. 生2: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除数就是分数的分母.
师:被除数 ÷ 除数 = .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 ÷ 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b ≠ 0)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快速求出下面各题的商,并把所得的商在下面线段中表示出来.
1 ÷ 2 3 ÷ 8 5 ÷ 8 6 ÷ 5 8 ÷ 5 12 ÷ 5
【教学思考】 从具体情境中的分数与除法抽象到纯粹的除法算式和商,这是分数从“表示相对量的关系”向“表示绝对量的数”过渡. 其中将商分别在数轴上标出这一活动,彰显数形结合思想,实现了将分数纳入数的行列,凸显了分数作为“数”的本质属性,同时通过这些分数之间以及分数与自然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实现了数的概念的扩展.
核心环节四:巩固学习内容,提升育人价值
师:一节课就要过去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们收获了哪些知识?(经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我们在研究以上知识时,遇到了什么困难?采取了什么方法?
生:我对怎么平均分圆片产生了困惑,与同学们充分讨论后,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剪拼转化之后得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思考】 不仅让学生总结收获的知识,更可贵的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让学生去全面把握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将思想、策略、方法显性化,既凸显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又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积淀起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真正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