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进京赶考

2014-04-29 00:44粱阁亭
初中生学习·低 2014年6期
关键词:王致和御膳会试

粱阁亭

1668年,安徽仙源县举人王致和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滞留京城,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会试落第了。

屡战屡败,想起千里之外家中供养自己读书的七旬父母,想起自己经年累月寒窗苦读现在却一事无成,王致和不禁悲从中来,跳楼的心都有过。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何况盘缠皆无,无颜见江东父老;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最后,进退两难的王致和选择了在京暂谋生计,以期下一次的会试能“春风得意马蹄疾”。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在这样的漫长等待中,为了生计,从小跟父亲做过豆腐的王致和,在北京的安徽会馆附近租房制作豆腐,白天沿街叫卖,晚上在狭小的住房里读书。生意还过得去,王致和过着亦商亦读的日子。

一次,豆腐做多了,当天没有都卖出去,剩下了不少。时值盛夏,卖剩的豆腐很容易发霉变质,王致和急得抓耳挠腮。为减少损失,他索性死马当活马医,将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配上盐、花椒等佐料,腌在坛里。他想,这样兴许还能减缓豆腐发霉,反正这些剩豆腐无法去卖了,可留着自己当一餐饭吃。之后,他歇伏停磨,一心苦读,竟把此事忘了。

一转眼,3个月过去了,一天,王致和猛地想起后院那些腌在坛里的剩豆腐了。打开坛子,豆腐已呈青绿色,且臭气扑鼻。抱着弃之可惜的想法,他弄下一块儿用舌头舔了舔,觉得有点咸,有点黏,可吃起来臭里透着香,香味浓郁、鲜美。王致和干脆又弄下一小块儿尝尝,越吃越觉着好吃。

那一刻,落榜3年的王致和霎时开悟:能做出闻着臭吃着香的豆腐也是人生的一种成功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一晚,在初秋的清风中,他从一个失败的落魄举子摇身一变,成为推开人生虚掩之门的成功商人。

很快,因“王致和臭豆腐”别具风味、价格低廉、开胃下饭、老少咸宜,销路逐渐打开,生意十分兴旺。“臭名远扬”的王致和臭豆腐远销到东北、西北、华北各地,王致和赚得盆满钵满。慈禧太后秋末冬初也喜欢吃,“王致和臭豆腐”被定为御膳小菜,按其形状、颜色取名“青方”。臭豆腐被定为“御膳小菜”后,身价倍增,王致和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1668年那年的金科状元是谁,如今少有人知晓,但一提起王致和,确实无人不知。北京人谈起“王致和臭豆腐”,就和美国人谈起“可口可乐”一样自豪。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外延伸阅读。

☆编辑/吕秀妍

猜你喜欢
王致和御膳会试
时鲜珍馐助康宁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略述现代餐饮经营御膳的几点要素①
王致和:打造舌尖上的方寸文化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古代“学霸”头衔
白费功夫的“御膳”等
御膳饭庄
王致和商标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