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燕
【摘要】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迅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课堂导入;设计
1. 生活情境导入
新课的导入,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案例1 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了一张纸说:“这张纸厚约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20毫米,有的说50毫米,有的说10米……我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 ”同学们都惊讶不已,纷纷要求教会他们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 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游戏、诗词等来导入新课.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
(1)诗词导入
案例2 在讲授“三视图”时,用多媒体先播放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然后提出问题:①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吗?(苏轼《题西林壁》)②哪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最后老师指出,这首诗蕴含的数学知识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三视图”.
(2)数学史导入
数学史导入是指在讲授数学概念、定理、方法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有趣味性的数学家的传记或数学史实,从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增强学习毅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案例3 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可讲一讲无理数的产生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地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 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做的贡献,树立学生热爱祖国、造福民族的雄心.
(3)游戏导入
案例4 在“有序数对”的教学导入中,一上课,教师就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找朋友.”教师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找朋友”这一过程,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置于生活问题的情境之中,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引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近感.
3. 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指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联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 亚里士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 ”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 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 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案例5 在讲授垂线的第二个性质时,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运动会上有没有注意观察体育教师是怎样测量跳远的成绩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争着回答,这时教师就问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呢?这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吗?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 归纳导入
归纳导入是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对一类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这是数学导入的常用方法之一.
案例6 引入平方差公式时,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
(1)(x + 1)(x - 1) = ? (2)(x + 2)(x - 2) = ?
(3)(a + 1)(a - 1) = ? (4)(2a + b)(2a - b) = ?
(5)(4 + a)(4 - a) = ?
可以让学生先做,然后点击答案并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引出平方差公式. 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能力. 但选取的例子不要太难,只要能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结论就可以了.
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类型和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导入,导入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各种方法一般都在交替使用.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导入的方式及导入的例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让不同的学生都会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都能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