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彰显数学学习的精彩

2014-04-29 04:02李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算式乘法三角形

李丹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下面我就结合最近的教学实践和感悟,针对“怎样在体验中教学”这一方面,谈谈我对实施体验教学的一些浅薄见解.

一、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建构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上的,教师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名数改写时,学生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50公顷 = 0.005平方米,30千米 = 0.03米……而教师往往将其归咎于学生的粗心. 很显然,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很好地建构起 “公顷”“千米”的概念. 如果我们让学生通过掂一掂建立克、千克的概念,量一量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做一做(做体积单位)建立体积单位概念,甚至用车子载着学生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或布置学生放学时走一段大约一千米的路,使他们获得一些经验,可有效地消除这些错误. 这些做法也都说明体验在知识建构中的地位. 丰富而多元的体验是学习的基础,强化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缺乏体验的知识建构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于扎实稳固.

二、在认知冲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

学生是否能习得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 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和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体验感悟更好地理解新知.

听过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通过动手操作、看图说算式等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悟“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教师紧接着设计了以下的练习——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教师报题,学生写算式:2个3相加、5个4相加、10个3相加、45个2相加.

一些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着急地说:“哎呀,我来不及写了,老师,慢点!”但有一些学生却乐滋滋地把小手高高地举起了. 这时,教师故意说:“怎么有的人写得快,有的人写得慢,写得快的人是不是有什么好方法的?”接着,学生汇报写的算式(学生回答,板书):

2个3相加 2 × 3 3 + 3

5个4相加 5 × 4 4 + 4 + 4 + 4 + 4

10个3相加 10 × 3 3 + 3 + 3 + …(写到这里,马上有学生抢着说:“不要写加法算式,太麻烦了. 写乘法算式简便. ”)

45个2相加 45 × 2(此时,教师追问:“有谁是写的加法算式吗?”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回答,都在说“加法算式太麻烦了”.)

通过这个练习,这位老师真正让学生体验感悟到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 如果说练习一开始“2个3相加”用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表示同样简便,就体现不出乘法作为加法的简便运算的简便性了. 这样的练习,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新学知识经验的矛盾冲突,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更能让学生感悟到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感悟到乘法的简便.

三、在动态生成中体验数学过程的升华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生成是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后,形成的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是智慧火花的即时迸射.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并且,在动态生成时利用契机让学生及时体验操作,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升华学生的直觉感悟.

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让学生选七巧板中的任意3块,拼出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 给了学生足够的选、拼的时间后,学生这样介绍:“我选了一块正方形,2块小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 ”,“我选了一块正方形,2块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 ”,此时,一名学生说道:“老师,他们选的七巧板是一样的. ”我顿感惊喜,但直觉告诉我,这值得一提. 于是,我顺势引导:“咦,原来选同样的3块七巧板还能拼出不同的图形来的,你们发现了吗?那你还能试着选出3块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出不同的图形来呢?”学生们又投入了新的挑战. 不一会儿,有人汇报:“我选一块中三角形和2块小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大三角形,还可以拼一个正方形 ■ . ”

在这里,学生由“任意选3块,拼出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到“选相同的3块,拼出不同的图形”,经历了两次不同目的的选一选、拼一拼的过程,更好地体验了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操作热情和投入思考.

四、在知识运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精选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必能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学习统计之后,可设计一些小课题研究活动:调查居民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结合环保知识加以分析;调查食堂中学生就餐的情况,并分析卫生、节约等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了比例尺之后,可让学生试画学校平面图、家庭平面图等.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些活动都是书本知识的再运用,可让学生亲自来“体验”,学生乐在其中,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第斯多惠所认为的,“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灵活借助有价值的问题和方法,去引导学生多方位地体验,更好地建构数学知识,才能真正在体验中彰显数学学习的精彩,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算式乘法三角形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三角形,不扭腰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