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差异

2014-04-29 04:04袁富强
北方音乐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袁富强

【摘要】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交流也具有不平等性。文章从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和交流的不平等性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中西音乐美学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审美主客体;文化差异;不平等性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差异

早在古希腊,西方人就以追求知识的执著而著称于世。然而,科学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给生命带来了痛苦和悲怆。

文艺复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古希腊的知识热情予以重新肯定和弘扬。西方近代科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生长、繁荣起来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西方人的文化理念。然而,同古希腊一样,这个信念也没有为近代西方人带来生命的安乐和生活的幸福。科学越是发达,知识越是丰富,其精神上的痛苦与生命的悲剧就越是强烈。

西方音乐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出版商的出版合同或为了预定好的某一场演出,作曲家或演奏家都必须在这期限之内完成自己的作品,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登台演奏,无论你在这段时期内或在那一特定的时刻,是否具有音乐创作和音乐演奏的激情和冲动。缺少动机和乐感,却又不得不写出曲子、演奏乐曲,便自然会缺乏真情,降低音乐的感染力,自然会使创作演奏趋向于形式化、技巧化、程式化,使之具有可重复性。所以,形式、技巧在西方音乐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技巧的纯熟、精炼和变化在西方音乐史上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和中国音乐重在自娱自乐不受人牵制正相反。中国古代音乐是重感性的,乐感来了,则可随手操琴弄管地奏上一曲;乐感没来,则毫无必要强迫自己摆弄琴萧。这种受到乐感的驱动下自然的创作及演奏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音乐中重视写实,反映在音乐美学思想上那就是追求“理性”。在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中,“审美”即是主观对客观的征服,也是自我意识的扩张和自我意识的表现。它的形成建筑于审美主客体分开的理论框架之上,因此才有了“现象”、“形象”、“典型”等客观概念与“美感”、“意识”等主观化概念的对立,不可避免地在同一时期出现了“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争论。

总而言之,西方文化的重理性、重知识的获得、重人定胜天的理念,决定了西方音乐的“他娱性”,并强调审美时主客体的分开。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审美”追求“中和”之美。这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它不但反对主体对客体的征服,更排斥客体对主体的压迫。它认为整个世界的和谐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希望人们摒弃冲突和纷争。“中和”之美的最高标准是奉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雅”乐之道。《乐记》云:“鼓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中和”之美是古代中庸之道的尊崇和体现。中国古代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更是把审美的“主客”统一达到了更深层次的高度。《庄子知北游》中庄子曾谈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与老子讲的“大音希声”相似。所谓“大美”之“不言”,“大音”之“希声”,都具有“道”的属性而不为人的感官所把握。关于“道”,老子形容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氦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第二十一章》)。这种对“道”的把握已经不是能够依靠人的五官感觉来体验和认识的了,似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内省式体验。始于先秦时期的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大系的中流砥柱。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音乐“消遣”、“自娱”、“自得”、“自足”的审美精神,这和西方文化的“适者生存,人定胜天”是存在巨大差别的。

二、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不平等性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对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但自鸦片战争伊始,在西方入侵者的坚船利炮面前,中国节节败退。华夏民族饱受凌辱,元气大伤,几近亡国灭种之祸。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淫威之下被迫接受了西方商品的同时,也开始接受西方文化,西方音乐思想和理论也于同期传人中国。因此中国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受到了西方音乐思想的巨大影响,但是这种思想的交流是不平等的。旧中国国力衰弱,根本不可能与西方文化对等交流,尽管我们的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也不乏先进思想,但终究是“进来的多,出去的少”。甲午战争后,国人更是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会在西方列强的进攻下一次次惨败,国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随即出现了“全盘否定,全盘西化”的思潮。“言必称希腊”在清末及民国年间成为弥漫尘上的时髦话语。即使在综合国力上升、民族尊严提高的今天,国内仍有部分人在鼓吹这类言论,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出现了拿西方音乐美学原理来硬套中国音乐美学实际的现象。

但是现在连西方一些著名学者也意识到非西方国家在没有放弃它们的本土文化,没有全盘采纳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也能够实现现代化。在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审美标准,难以呈现出其独有的风貌。按照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模式衡量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只能使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体系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三、以构建当代中国特色音乐美学思想为发展方向

中国当代音乐美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应当以中西文化平等交流为前提。在吸收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音乐美学学科。可谓之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音乐美学学科的建设不能脱离我国当代国情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要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音乐美学的目标,使之能够反映当代中国的国情,适应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文化的复兴。党中央已经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国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复兴,而本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其他各方面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复兴的要义不仅仅在于实现繁荣富强、国泰民安,而且在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现阶段以其特有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何况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源泉,它更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助推器。

我们在建设真正具有当代中国特色音乐美学的时候,我们在进行新的理论研究的时候,都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体系是一个没有被完全开启的宝库,创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将会使我们在当代音乐美学思想体系的完善工作上升一个新高度,进入一个新境界,开辟一个新天地!

猜你喜欢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艺术的思想差异与启示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