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与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

2014-04-29 20:32韩晓曦
北方音乐 2014年8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高等教育

韩晓曦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呈现就业面窄、二次就业多、就业心理压力大等问题。问题的原因何在,如果解决,文章结合调研分析提出解决意见。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就业问题;高等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2014年2月至3月,针对某市4个专业学生发放有效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其中男生59份,女生127人。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就业状况,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特征,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一、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主要的就业特征

(一)就业面相对狭窄

艺考热使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多,就业面狭窄。89%的学生希望从事专业方面工作,音乐、舞蹈等专业学生只有进入文艺团体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而这些单位要求较高。很多女生退而选择教育行业,很多家长希望艺术女生毕业后到学校任教。教师要求外表形象、教师资格证等,且每年高校及中小学教师需求量非常少,这些因素对很多毕业生带来新冲击。还有自主创业,从事艺术用品的销售或者自主办班,既做创办人又做工作人。很多不能如愿者选择再次深造,继续提高自身学识技能。

(二)二次择业现象大量涌现

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有720多所院校设有艺术专业,这加重了艺术生毕业就业的难度,也导致二次择业现象。据统计,至少有20%的毕业生要求毕业就业专业对口,毕业初期没有理想工作,很多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样二次择业蜂拥而来。下面是某市四个艺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统计表:

从以上表格可见,艺术类学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下降,而且低于当年就业平均数值,接近50%的毕业生选择二次择业,造成二次择业现象越来越明显。

(三)择业心理问题突出

高校针对毕业生加强心理疏导教育。调查显示,80%的学生期待进国企或事业单位,55.9%学生在乎单位发展前景,52%学生重视单位稳定程度。薪酬待遇上,60%的学生能接受3000~4000元间,32%希望5000元以上。可现实中,各单位打出的艺术本科薪金在3000元左右,很难达到学生的期望。且现在企事业单位很多处于饱和甚至超员现状,如果只求稳定的单位,只有“毕业即失业”。而且在择业过程中,很多学生患得患失,担心又忧虑,以前父母做主,现在自己拿主意,显得力不从心,很多心理问题凸显。

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凸显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竞争力较低

扩招让成批学生实现有书读的愿望,但学校却不能及时调整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等软硬件设施。艺术类专业恰恰要求设施,不够匹配的资源与生源关系就影响学生素质。同时大量的生源招考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很多原属下一层次学校的学生被扩充到更好的大学,这样降低了学校的竞争力、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而这些拿着高层次毕业证书的毕业生走向竞争岗位呈现的却是低廉的劳动力。还有80后、90后艺术类大学生是中国新一代独生子女成员,他们欠缺独立自我能力和良好的团队配合意识,走向工作单位后,承受不了集体的压力,缺乏足够的社会竞争力。

(二)艺术类院校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

我国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趋势已逐步形成,艺术院校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大多数艺术院校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艺术生从年龄较小开始学习专业基础,专业基本功较扎实。但是如今市场需要的更多是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正如习主席在未来5年将会被社会淘汰的8种人中指出:思想观念40%+人际关系40%+专业能力20%=成功。可见,艺术院校面对庞大的教育群体,只注重20%的专业能力训练远远不够。现在各高校注重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人际能力培养,但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把专业课排得满满的,遵循国家的“两课”教学要求。没有深入学生思想教育领域,做好心理关怀,开设人际公共学等课程。

(三)创业配套机制缺失

面对压力巨大的就业市场,充分调动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是一条较好的出路。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成功率逐年递减,如果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特长与创新精神为社会服务,将带来双赢效益。而创业教育仅局限在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内部,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未引起广泛反响。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出现参与人少、集中技术含量低、规模小、渠道不畅,缺乏资金等局面。虽然75%的艺术毕业生渴望创业,但最终实现创业者不足2%。且大部分集中在辅导班、艺术用品、摄影等行业,没能展示艺术类大学生的技术优势和灵活的年轻头脑。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机制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和家庭等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政府和高校实现良性互动。

三、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首先,引导艺术类毕业生客观分析把握自己。毕业生应聘过程中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宜过高,尤其对职务、薪酬的要求要有充分心理准备。

其次,坚持诚信就业准则。具有浓厚诚信意识的毕业生,能获得企业青睐。而现实中,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在求职时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有的进入企业工作后不久单方毁约,频繁跳槽,这种缺乏诚信的行为最令企业厌恶。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务必增强诚信意识。

再次,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企业长足发展和持久生存的关键,毕业生没有敬业精神而想在企业立足是不可能的。一个尽责进取、严谨高效的毕业生会受到用人单位欣赏的。因此艺术类毕业生应当在修炼敬业精神上下功夫,这是自身能否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

最后,认同企业。艺术类毕业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化,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符合企业要求。同时艺术类毕业生应尽快进入岗位角色,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并逐渐积累经验。毕业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职业生涯的拓展也会由此找到契机。

(二)深化艺术院校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设置是教学与社会紧密衔接的纽带,更是学校建设的关键。所以,课程是学校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心,艺术类院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我国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足够,但注重学生的理论体系却忽视职业行为培养。结合当天我国市场需求,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新要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目标。艺术院校需要提高创作型和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数,加大创作技能和艺术表现力的课时数量,增开国学、礼仪、书法、管理学、心理学等公共实用课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学生的大局观,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让学生在就业中站稳脚跟,立足企业。

(三)健全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来优化创业环境。第一,政府要更好地为艺术类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有效服务和政策支持。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制定政策时要更务实。第二,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也要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营造有利环境。地方政府可以设创业基金,不以追求高额回报为目标,而通过政策性支持,达到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的目的,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第三,各级政府须建立有效的创业投资体系和运转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探索融资渠道,真正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第四还要清除一切限制创业的体制性障碍,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其次,政府建立与完善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第一,形成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支撑,社会配合,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新格局。第二,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若干个创业教育非营利性第三者组织。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推介、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协助办理政府小额创业贷款、承担创业贷款担保等等来分担政府对创业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创业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市场指导、创业人才服务等创业服务项目,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非政府支持,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工作压力,促使高校创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第三,扶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中介机构,使之为艺术类大学生在创业中寻求相关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法律、政策咨询等方面搭建平台。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高等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