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
摘要: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枯燥性与系统性,如果只是机械地进行讲述,这对于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教学枯燥,学习兴趣低下,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这是造成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寓于直观的场景与熟悉的事物中,更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导入 教学 结尾 有效教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受应试教学观的影响,只是机械地进行概念、定理的讲述,学生奔波于题海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独立思考;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眼中数学只是机械而枯燥的字母、符号、公式与定理,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更加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过程,明确提出了快乐教学、有效教学等理念。这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彻底摒弃,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让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有效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避免枯燥的讲解与机械的灌输,将那些抽象、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而形象的场景与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来不断地提取数学信息,并抽象成数学模型,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导入情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虽然占用时间短,但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富有新意,自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热情,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就会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情境化的导入改变枯燥单一的导入,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进入新知的学习中。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教材与学生生活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数学教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数学学习意识。如在学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海上日出这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形象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太阳(圆)离开水面(直线)的全过程。如此熟悉的生活画面自然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亲切感与熟悉感,能够激起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二、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当激起了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之后,我们再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亲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这样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成为知识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剪出各种三角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动手动脑,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这样的操作情境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逐一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加在一起,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学生将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再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等。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合生活阅历,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展开积极的动手探究,虽然探究的方法不一样,但是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操作情境,实现了手脑协调并用,学生在积极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通过不断的操作来从这些直观的道具中获取直观信息,并经过认真的观察与分析从而大胆地推断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此时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讲解,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学生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与运用,而是真正地理解与灵活地运用。这正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
三、结尾情境化,延伸学生认知空间
结尾并不是简单的收尾,布置作业,可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提升,一次情感上的升华,是认知空间的延伸。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结尾,要善于使用情境化的结尾,使其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契机,成为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催化剂。我们可以利用情境化的结尾,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些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的运用中感受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提升,对于学生的对数学的情感同样是一次升华。又如,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性情境,提出一些现实性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既可以延伸学生的认知空间,强化学生的理解,同时又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教学优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学习、研究与实践,将情境教学法科学而合理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运用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荣兵.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1(17).
[2]卜书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3]张秋霞.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5).
[4]崔连花.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