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娟
摘 要: 生源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对高职教育生源的现状分析,归纳出当前生源问题的主要原因,理性地提出解决生源压力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生源现状 发展出路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生源问题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生源现状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学校教育始于八十年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至此,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如今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生源压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现状
1.生源数量不断减少。自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的生源明显呈下降趋势,出现高职院校生源短缺的现象。第一,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参加高考的适龄考生势必随之减少。第二,普通本科院校在竞争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吸引了大批考生,很多生源宁愿复读也希望考取本科。第三,就业压力的背后,使得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即使大学毕业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早就业,既能缓解家庭压力还能创收,两全其美。
2.生源质量急剧下降。高职院校在生源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生源质量也在急剧下降。新生录取分数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目前我国依然实行统一的高校招生考试,按照国家的录取批次进行录取,高职教育被列为最后一个录取批次,基于这样一个现状,已不能再挑选优秀人才,只能选择其他院校的“残羹冷炙”,这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短缺,在完成批次录取之后仍未能完成招生计划,各高职院校不得不采取降低分数进行补录的政策。如若第一次降分补录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则进行第二次降分补录,直至完成招生计划为止。如此一来,批次录取、第一次补录、第二次补录之间的最低分数之差能达到100多分,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整体偏低的同时水平参差不齐。
3.生源层次出现分化。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主要包含三大类:第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类生源通过国家“统招统考”录取的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好,底子扎实,从生源质量看,位于三类生源之首。第二类是对口招生的三校生(即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这类生源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且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自觉性较差。第三类是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即三二分段生)。这类生源既无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亦无专业技能,甚至连人生目标都不明确,缺乏自控能力。基于这样复杂的生源结构层次,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日常的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带来挑战。
二、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现状分析
(一)社会认可度偏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次等教育”的位置,由于学生无法考生本科院校而无奈的选择。在与本科院校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社会认可度偏低。近年来,生源短缺造成的高职院校入学门槛一再降低,造就100多分也能上大学的局面,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的质量。无法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毕业文凭的价值也随着降低,社会认可度也随之降低。出于这样的理性思考,更多的学生不愿意去高职院校求学,导致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甚至不能完成招生任务。这样被动的局面,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形象与声誉,高职院校难以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
(二)国家政策倾斜
本科教育的发展作为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国家政策的倾斜者与偏好者。大量的经费投入本科更凸显了本科教育的优势。相较而言,高职教育没有足够的经费,也没有政策的倾斜,在师资、设备、环境方面均处于劣势,没有充足的发展空间。相对于正统的本科教育而言,高职教育只能越来越边缘化,加之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不认可,这类“低人一等”的高职教育无法吸引广大学生,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愿报考,只把它当做上大学的“备胎”。由于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直至高职教育生源愈加紧张。
(三)就业难成为制约因素
就业是学生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毕业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实现预期的价值。然而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毕业生在就业之路上充满竞争。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于重点院校、本科院校。对于起点较低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则面临无工作或者是工资低、待遇差的工作。学生的就业水平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就业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制约因素。
三、生源现状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
国务院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目前的生源现状,高职院校要有所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发展内涵。
(一)深化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高职院校要突破瓶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化改革。深化改革,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就业状况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前途与未来。大部分学生选择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毕业即就业成为高职院校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基地,真正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深化改革,其次要抓好教学改革。教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所在,抓好教学改革就要从专业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突出特色
特色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关键因素。凡是被列为国家示范校的高职院校,在其发展中无不突出其特色之路。特色犹如学校的品牌,在提高学校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首先,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与办学目标,这是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的根本区别。高职院校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追求特色,切忌盲目跟风,寻求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其次,突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根据不同的特色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发展内涵
面对生源紧缺的事实,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全面的掠夺生源大战。要在生源之争中大获全胜,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增加对生源的吸引力。在内涵建设中,首先重点进行专业建设。专业是学生选择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切入点。专业建设必须强化重点专业,通过重点专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并树立品牌效应;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其次,要加强内涵建设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而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队伍建设,重在绩效考核,加强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殿民.生源现状与高职院校的发展[J].企业研究,2012(20).
[2]徐耀生.高职生源状况及化解困局的对策[J].职教论坛,2011(29).
[3]王秀丽.高等职业教育生源问题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4]成立平.论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生源形势与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本论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课题+基于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变化视角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课题批准号:XIII44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