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汝南
[摘要]民间借贷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同时引起各种风险的产生。笔者以2011年温州民间资金链断裂为背景,剖析民间借贷市场迅速发展与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当前的金融改革提出解决危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风险;政策建议;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107-02
民间借贷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低利率的互助式融资和较高利率的信贷融资等形式。通常所指的、最常见的是较高利率的信贷融资方式,即所谓的民间高利贷。民间借贷多活跃于金融机构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或者中小企业较为密集、居民闲置资金较多的江浙一带。
1 民间借贷风险产生的动因分析
从2003年国家放开对民间小额贷款限制以来,民间借贷迅速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存在对于弥补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保障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民间借贷所带来的风险也日益暴露出来,最典型的案例当属2011年温州民间资金链集中断裂,引发老板“跑路”的连锁效应。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不合理的利率管制导致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筹集资金
利率管制的存在会扭曲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如下图所示,运用古典的投资储蓄模型分析,假设E点所对应的利率为使资金市场供求平衡的利率。如果央行规定的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就会导致资金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银行必然会通过信用配给制度将有限的资金贷给信誉较高、风险较小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而大量中小企业则在资金获得中处于不利地位。多余的资金需求必然要通过其他渠道得到解决,这便促进了民间高利贷行业的发展。食利者阶层所提供的贷款利率会高于市场均衡利率,即是曲线S与曲线I的交点M。如果将利息看做资金的价格,那么高利贷利息可以认为是资金的影子价格。
1.2 民间资本主要流向房地产市场导致实体经济资金匮乏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降低
近年来,随着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以低端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高不下的贷款利率。在温州出现资金链断裂的2011年,当地民间借贷综合利率从年初的23.01%增至9月25.44%的高位。如此高的贷款利率使得企业利润被严重压缩,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本应用于制造业的借贷资本投入到高利润的房地产市场,实体产业资金不足,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去年以来,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其中大幅提高开发商的自有资金率使得大量借贷资本寻不到投资的出路,再加上我国的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投资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已经难以维系,由此所出现的民间资金链的断裂也不足为奇。
1.3 缺乏对民间融资机构的立法与监管
从国家放开对民间小额贷款的限制以来,政府部门一直缺乏对民间融资机构及民间借贷行为的有效监管。具体表现为:①我国法律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与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的划分较为模糊。我国刑法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表现表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而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由此可见,一个共同点就是未经批准以还本付息为承诺的借贷行为。而只要民间借贷行为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针对特定的群体且利率适当(一般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就可以认为是合法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界限往往很难把握,从而造成监管漏洞。②民间借贷监管责任划分不明确。目前并没有如“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机构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监管,从而无法对其风险进行测度。
2 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政策建议
2.1 加快金融改革,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如前所述,不合理的利率管制会扭曲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利率管制又是金融市场不完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由于体制等因素,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较低而往往经济效益也不高,这种资源配置的逆向选择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促进利率市场化的措施包括完善货币市场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快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扶持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增强银行利率的透明度等,从而打破在银行信用配给制度中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并为最终将利率完全交给市场来调控铺平道路。
2.2 引导民间融资公司的合并,并最终建立起规范的农村或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方案》第二项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其中还特别提到“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如今我国已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近300家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规模效益则决定了通过政策法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公司的合并,进行股份制改造,商业化运营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必由之路。2.3 通过政策法规引导民间资本流向,重视制造业等实体工业的稳固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德国扎实的制造业根基使其在欧债危机中仍表现上佳便是很好的例证。而我国在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投机性投资势必扰乱金融市场稳定,破坏制造业基础。在每个市场主体逐利心态的驱使下,单凭市场调节往往很难抑制资金的投机需求,这时就需要政府出面,运用政策法规等手段引导民间资本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解决这一切的根本,仍然在于规范民间借贷的管理,降低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自然会将更多资金用于加工制造业。
2.4 加快民间借贷市场立法,明确监管责任
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立法与监督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其中如何合理界定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非法集资则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方案》的十二项金融综合改革任务中,第一项提出“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第十一项提到“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这些规定的实质在于将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行为通过立法纳入到正规渠道进行监管,使这些“地下钱庄”得以在阳光下规范化发展。
解决民间借贷资本危机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政府应深刻吸取温州等地爆发危机的教训,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改革应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以股份制改造为手段,及时跟进立法工作,从而建立起规范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吴国联.对当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调查[J].货币时论,2011(8).
[2]范建军.积极应对民间借贷市场危局[J].中国发展观察,2011(11).
[3]郭晓玲.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风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