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包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2016-10-20 15:07李春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9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民间借贷众筹

李春

摘要:“红包”作为中国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近年来由于反腐倡廉等因素影响,红包文化日益敏感化、贬低化。本文认为,对于红包习俗应该分层次看待,除了具有利是、利事、利市的传统寓意外,还具有乡间众筹、民间借贷金融性质,以及社会保障、社会关系维护等社会功能。为此,在避免利用民俗进行红包寻租的同时,应认可红包在贫困地区村民群众之间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红包;众筹;民间借贷;社会保障;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01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拜神明、自然、宗祖以求得庇佑的传统。早在两宋时期,红包开始出现,以货币作为介质的红包得以蓬勃发展,红包以其鲜红的外观承载了众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国内学者对中国红包文化的研究集中在分析红包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或当下社会流行的微信红包等社会问题,或从政治反腐角度倡导抵制红包寻租。本文以农村为研究对象,对村民进行社会调查,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分析红包文化,论证农村在婚嫁、得子、乔迁、升学、丧葬等红白事上的红包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祝福概念外,还具有其他社会意义。

二、农村红包作为乡间众筹、民间借贷的融合体

我国在早期经济建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催生金融产业二元性,农村与城市相比,在资金需求与供给上明显不足,尽管出台多项惠农金融服务,却效果不佳。我国广大农村的经济交往仍主要建立在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上的社会关系上。村民依靠亲属、朋友和乡亲关系,相互提供私人贷款以此满足生产生活的资金融通需要。

众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指普通大众以互联网为平台,集中多笔小额资金用来支持某个项目或组织。①从定义上分析,村民作为红包筹资人;该地区其余村民为出资人;众筹项目即农村地区的婚嫁、得子、乔迁、升学、丧葬等。从商业意义上看,农村红包与众筹不同在于:一,农村红包更多用在消费支出上,并无实际投资意义。即使筹资主体拿红包所得来投资,其取得的收益也不会分配给出资客体。二,众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作为融资平台,农村红包不是。但不可否认,农村红包具备众筹产品的一部分特质。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不经过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②在农村地区,红包是该村民(自然人)与其他村民(自然人)之间通过传统习俗(借款人与贷款人以“人情”关系为纽带订立“协议”)进行的资金融通行为。农村红包与民间借贷不同在于:民间借贷以双方互承的真实借贷关系存在,农村红包借贷关系并无任何实际证明;一般民间借贷不具备如此大量的一对多借贷关系。

综合来看,村民利用自有资金建立以红包为媒介的“资金池”提高了农村货币的流动性,一来可以解决村民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来由于资金来源分散,每人承担的资金数额小,大大降低了借方筹资还款与贷方提供、回收资金的难度与风险。此外,借方返还红包根据贷方后续有无红白事而定,时间灵活。因此,农村红包在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下承担了一定程度的金融职责,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三、农村红包承担一定社会保障功能

受制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二元性。在最低生活保障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14年仍达到5207.2万人,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2.77倍。2014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每人每年达到2776.6元,远低于城市居民每人每年4926元。

由于农村红包的发起集中在婚嫁、得子、乔迁、升学、丧葬等红白事上。满足了婚房、家具及婚礼筹备等婚嫁需要;满足了奶粉、婴儿用品等得子需要解决了农村住房老化问题;满足孩子教育升学费用;在丧葬上弥补了家里丧失某劳动力或填补了老人生前医疗费用等。农村红包有效填补了村民生活困难时期的各项社会保障需求,承担了一定社会保障功能。

四、农村红包是维护社会关系的有效工具

农村红包扎根于农村社会文化,在红包交互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双方交流与互动,更是维护了村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红包发起集中在婚嫁、得子、乔迁、升学、丧葬等红白事,属于私人事务。若借方愿意邀请贷方参加,说明借方认可双方的社会关系;而贷方愿受邀亲自前往,则可反向表达尊重与谢意。此外,借贷双方通过红包建立起持续交互的“人情”关系,形成了一个持续的互动,维系了与宗族邻里亲朋的交往。

五、结论与意义

中国红包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祝福祈愿的工具一直延续至今。本文分层次分析红包在贫困落后地区承担的多项功能,赋予红包更多含义。因此,在社会金融、社保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应肯定其对贫困落后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作用。

注释:

①胡吉祥.众筹融资的发展与监管。

②最高法发布民间借贷案司法解释。

参考文献:

[1]包昌善.红包的文化因由[J].档案春秋,2013(01).

[2]黄晨颖.闽南红包文化试探——以福建省平和县民间红包礼仪风俗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07).

[3]杨海涛.“红包”的概念特征和法律属性[J].医学与哲学(A),2014(05).

[4]胡吉祥,吴颖萌.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J].证券市场导报,2013(12).

[5]王春宇.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

[6]王延中.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社会保障研究,2009(09).

作者简介:李 春,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民间借贷众筹
众筹
新闻众筹初探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左手民间借贷右手不当得利
民间借贷类公证初探
社交借贷的风险管理与借鉴意义
马克思“人的现实性”的两个根本性规定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