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慎用竞争

2014-04-29 22:52:24贾巍王燕玲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学竞争

贾巍 王燕玲

【摘要】文章通过对“竞争”一词在音乐教育中普遍使用这一现象的阐述,指出“竞争”作为一把“双刃剑”,应该非常慎重地应用于音乐教育之中及对如何使用正确的“竞争”的方法作出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音乐教育;竞争;心理学

一、竞争的含义

“竞争(Competition)”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可以算作是一个极高频的词汇了,意为:“同种或异种个体间为了争夺共同资源而相互施加不利影响的现象。”一提起竞争,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如火如荼的商场、高手如云的赛场乃至人才选拔的考场等等,我们的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它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作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就音乐艺术,尤其是音乐表演艺术而言竞争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怀特(Robert White,1959)曾提出过一种心理驱力,他称之为“竞争”。竞争动机是人支配和主宰其环境的一种内在需要,如掌握一首高难度乐曲的演奏技术。幼儿在与环境交往时,这种动机的表现是能够对环境进行一些探索和实验。随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他们逐渐能够从一定的水平上对环境有所控制。到了成人阶段,人们就具备了操纵环境的能力,并能做到自如自信的程度。对竞争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个体和群体。心理学家研究的多为个体竞争。心理学家们把个体竞争又分为“课题涉入”和“自我涉入”两类。音乐教师所考虑的,常常是群体间的竞争,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之间有某些相同特征,在某些方面又存在着不同。

现在的儿童,从幼儿起就会碰到许多竞争的机会。如:幼儿园里幼儿对“小红花(荣誉)”的追求;小学班级中学生对学习成绩排名的关注以及高中毕业生的高考等等诸如此类的竞争都伴随着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更不用说当前面临“素质教育”的广大青少年时不时地参加种种艺术类的竞赛活动了,与此同时,在这不可避免的竞赛活动中谁都有“不愿意输”、“希望取胜”的好胜心。

先让我们来看竞争的基本形式——竞赛。竞赛能唤起优越感和要求承认的内驱力,由此而提高学习热情,事实上,通过竞赛进行学习要比一个人自己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成绩。竞赛有:“(1)个人间的竞赛;(2)集体间的竞赛;(3)个人与过去展开竞赛;(4)集体与集体的过去展开竞赛”。在这其中利用最多的,而且最有效的是个人之间的竞赛,但也容易产生弊病。如果竞赛过度,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就会导致只是以取胜为目的,滋长个人主义和排他的态度。由此可见竞争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二、竞争本身存在着副作用

竞争对个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像生活中其他现象一样,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个简单的答案。竞争确能激励一些学生,甚至可能是多数。很多人正是受到激励而去尽量努力的。竞争的效果在目标简单条件下最高,而对复杂目标就不尽然,有时甚至有害。举例说,竞争有助于人们弹好音阶,但却帮不了他们谱写协奏曲。个人之间的竞赛一旦激化,成绩不好的儿童会产生错误的自卑感,更加萎缩不前。一般地说,儿童总希望胜过他人,但又害怕失败,因此处于焦虑和冲突的烦恼之中。而成绩优秀的儿童,往往会产生过分的优越感,自以为是。此外,也有可能暗自庆幸其他儿童的失败和挫折,妒忌他人的成功和进步,乃至影响班级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因为竞争本身存在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有些人根本不愿意竞争。因为假如胜了会成英雄,而败了则丢面子。人们可能认为这种竞争太冒险而不值得参与。有些人经常在某些活动中失败,因此就不愿在那项活动中竞争,胜利者沾沾自喜,失败者自卑至极。

其次,个体竞争和群体竞争容易使人忘记活动的真正意义而仅考虑战胜对手。例如:一位管乐队教师在激励学生时,目标不是音乐的价值本身,而是为了要赛过其他乐队。再如,一些乐队或合唱队的教师认为,如果某年在音乐比赛上未获名次,那年就算输了。这些教师忘记了,演奏课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其中接受音乐教育,获得名次只是附带的产物。

竞争的第三个坏处是容易引起不和睦及对别人的敌视态度,这个问题在群体间的竞争尤为突出,如:获胜者容易鄙视失败者,而同时失败者也容易对获胜者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乃至激起其报复的念头。

由此可见,一旦竞争程度在音乐教育、学习中所占比重偏大,那它的副作用就越大,这几乎成正比。

三、解决竞争副作用的方法

很多音乐教师,特别是演奏课教师,在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上常处于两难境地。没有竞争,很多学生就不会发挥全部潜能;而竞争过分,又会赶走很多学生,并使许多学生不愉快。很明显,没有简单的办法来解决这种矛盾。不过,这里可以提出几点办法,以供参考:

1.针对“自我涉入”,倡导“课题涉入”。比如说,师生可共同为每个人列出合理的奋斗目标纲要,然后帮助学生努力完成那些目标,然而这些目标不是以击败他人为标准的。所谓“如果你没有获得第一名,你就什么也不是了”并不是好的教育思想。在需要给学生评分时,也可根据特定学生的起点及其特定的进步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给予评价。

2.音乐教师可采取的另一种办法,是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科目的真正目标。这种课的目标,理应围绕学习音乐和演奏(唱)好音乐本身,而不是去追求赢,追求演奏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虚荣的满足。

3.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应该适当通过学习小组和班级学习之类集体之间的竞争和个人同自己的过去开展竞争,使学生在和谐安逸的气氛中学习。

4.针对竞争,适当地赏与罚的教育辅助方式可在课堂中经常采用,但一定要讲求“度”,适可而止。

5.降低学校、社會以及家长的外部消极因素。往往在竞争中,学校、社会以及家长常想要他们的乐队、合唱及学生获胜,并以此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长期、耐心地教育校方、社会及家长树立学校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

诚然,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存在竞争,在针对少年儿童的音乐教学中,竞争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到合理得当,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日)山内光哉,李蔚,楚日辉.学习与教学心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H·F·艾伯利斯,c·H·霍弗,R·H·克劳特曼,刘沛.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3]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心理学竞争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感谢竞争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