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美声演唱的母音变形

2014-04-29 18:45回薇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美声母音变形

回薇

【摘要】美声唱法讲究的是高度的“统一”,包括元音和在三个声区(高、中、低声区)之间的音色、音量、位置的高度“统一”。在高声区,其演唱上是采用“关闭”(Closed)的方法,其发声状态、肌肉工作机能和中、低声区有很大的区别。因而要解决高声区的咬字吐字问题,就要从具体字音的主体——母音来研究,采用母音变形的方法从而使其更迅速有效地解决。

【关键词】美声;母音;换声区;变形

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学派、各阶段的改良,出现了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声音。传至我国,由于我们国家语言的特殊性,对于怎样洋为中用,早就有了几十年前的“土洋之争”,现在就我执教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得以下拙文。

不论是哪国语言,在歌唱中都是以延长唱字来抒发感情。这一“延长”就有了歌唱的学问。怎样延长?在西方语音中,元音作为主要的单音节,在演唱中,只要延长单音节的元音即可。而在我国,汉字由多音节组成,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怎样延长?延长哪里?就成了探究的关键所在。可见,根本性的区别应该就在这字的延长部分去寻找答案。

一、母音是歌声的主体

根据发声和气流通过的关系得知,汉字中的子音是不能延长的,能延长的只有母音。要延长母音,必须气流不断;要母音不变,咽腔、口腔等的形状必须稳定。母音是歌唱音节中最为重要的中心环节,是歌唱中腔圆(共鸣、引长、达远)的关键部位。我们的歌声正是以每个具体的字的母音为主体,在旋律的流动中融为一体的一串串具体字腔的声流。在演唱中字变母音异,只有掌握好正确的母音铸型以及在高声区时母音间变形的共性规律,才能将歌唱好。

二、演唱高声区时母音变形的必要性

(一)为提高高声区的基音频率,母音必须变形

如果从中低声区唱到高声区,口咽腔的母音喉头位置保持像说话那样不变形地发音,声带就不能缩短、变薄和增加张力,这样基音的频率就快不了,高声区就会出现唱不上去或是破音、干音的现象。(美)荷伯特·凯萨利著《心的歌声》中说:“实际上,所有振源体的调节都包括适当的共鸣腔的调节,母音是主要因素。凭着母音来获得这种双重调节,这种结合体系,母音音型与音高的关系越准确,声带机能的调节也越准确。因为正确的母音音型是正确调节的关键。”

(二)为扩大头腔共鸣从而增多泛音量,母音必须变形

“母音是基音与泛音混合而成的,它发自声门而由共鸣器确定其特性。”可见在高声区具有了高频的基音是不够的,还要使其泛音得到增强。为了能声贯全场,必须增多泛音量,使高声区不走中低声区的口腔通道,而主要、大量地走鼻腔通道。因此口咽腔必须正确变形。高声区好的发声正是口咽腔正确变形的直接结果。

(三)为求得声区统一,母音必须变形

歌唱由于经过三个声区的过渡——低(胸)声区、中(混)声區、高(头)声区,直接导致了从中低声区唱到高声区时出现的换声现象,进而出现了因换声区而产生的真假声“打架”的情况,出现上下两截、高低声区卡壳的声音,从而直接影响了歌唱的声音质量和作品的艺术表现。

想要解决好声区转换的问题并获得母音在三个声区统一的高位置,美声唱法对母音采用了“高位安放”和整体混合共鸣支撑的重要技术。具体的做法即在腰“张”、气柱“亢”的基础上,口咽腔必须在小字一组的g以上开始逐渐地变形(变圆),也就是要用逐渐加“o”、加“u”和“e”的母音铸型。丽丽·雷曼在《怎样唱歌》中说:“只有借助头部共鸣,才能使所有声区获得完美的匀称和统一,才能扩大音域。有的歌唱家直到晚年还能保持美妙的嗓音,其奥妙也就在于此。”

三.母音间变形的一般规律

学会了母音的变形,就能使得在高声区的发声技巧变得直接、具体、有效;学会了母音变形,就学会了在高声区如何正确调节发声器官科学形态的制动阀门。教学实践证明,男中音在小字一组#f音(头声区和超头声区的分界)上下,各自的母音变形有着不同的规律。

(一)#f以下的高声区

汉字中的母音(字腹)主要分别由7个舌面元音构成。为了唱好高声区,必须弱口腔、通鼻腔,这是母音在高声区口咽腔变形的依据。因此唇形必须从展唇变为圆唇;舌位从前移后、从低升高;口型从开启变为稍闭合。也就是说在高声区时具体的母音变型为圆唇、口形稍闭、舌位后、高的特点。在五个元音中u母音是最符合这些要求的,因此在高声区无论什么母音,随着音的升高,口咽腔都必须在以该母音铸型为主的同时,经过相邻的某个母音(ü或o)变形过渡衔接,最后向u母音靠近、变形。唯有如此,高声区才能唱得上下贯通、达远性强。

为了母音在各声区间过渡自由,口咽腔铸型必须在以该母音为主的同时,在g1高音谱号五线谱第二线以上开始加入相邻的某母音(ü或o)铸型的成分,从be2左右开始加u母音作形。所加变形母音的口型随音的升高而增大,而该字的原母音的口型变弱。具体规律如下:

1.a、e母音加o母音口型

这两个母音在演唱时口咽腔口型随着音的升高须在以原母音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加进。母音铸型,不然音高上不去、音色发干。如歌曲《啊!中国的土地》中高潮部分的“啊”字(a母音)在演唱时就需要加进。口型,否则,声音散且难控制强弱音色;再如歌曲《古老的歌》中高音“歌”字(e母音),在演唱时也要加进o口型,不然会出现卡喉,造成挤、压、白的声音。

2.i、e母音加ü母音口型

这两个母音属于闭口母音(i)和半闭口母音(e),在演唱时音响效果容易窄和挤,所以在以其本身母音为主的前提下,随着音的升高逐渐加入ü母音口型便会使得声音圆润。如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中“亲”字(i母音),在高音进发时如果直接出来i母音,会使得声音一下子卡住、声音发白且刺耳,如若加进ü母音口型便会大大不同;再如《大江东去》中的“杰”(e母音)、“灭”(e母音)二字,如不加入ü母音口型,势必会出现散、横、白、刺耳的音色。

3.ü、o母音要加u母音口型

u母音有很好的铸型效果(声音集中),所以演唱ü或o母音时,随着音的升高逐渐要加u母音口型。如歌曲《花非花》中的“去”字(ü母音)。ü母音需加u母音因素,否则,会造成音色的靠前,发散;再如歌曲《那就是我》中的“火”(o母音),“螺”、“我”字,加进了u母音音素就不会使音色变空、变暗,出现字音不清等缺陷。

(二)#f以上的高声区

小字二组a以上的高声区属纯假声——超头声,这时口咽腔内母音的变形不再是向邻近母音(ü或o)和u母音靠近,而主要是加e或ei音素的口型。此时的母音演唱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咽峡两侧的舌腭肌等要用力向中收拢、声带要向中闭合、小舌完全缩进、舌根用力前顶等,这主要是要有“呕吐”的感觉。

2.要保持打喷嚏前鼻翼附近的神经等兴奋畅通的感觉,鼻翼两侧的上唇方肌和颜肌要尽量向外横向展开(像大笑或打开磨牙啃、咬东西状),声音好像是沿着鼻咽后上方向上“爬行”,都共同地往眉心(两眉之间)处唱,以使4对鼻窦的共振更充分。

3.声音的共鸣点随音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小,位置从头腔后上方渐移至较高、较前的地方。

综上,美声演唱中的母音变型不是千篇一律的,是需要在具体的演唱操作中不断推敲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母音变型的感觉(不论是哪个母音的高声区变型,都是在以该字口咽腔母音铸型的基础上随着声区的升高,所加变形母音的口型逐渐增多)是要在演唱该音时内心对所要加的变形母音的靠近,是适可而止的,要抓住变的“度”,防止由于忽略了原字母音出现过而不及以至于本末倒置。另外,高音时口咽腔母音逐渐变圆变形时,要注意提前准备、早过渡,铸型准确状态,要尽量减少母音变形时衔接的痕迹。

参考文献

[1][美]韩德森.歌唱艺术[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1.

[2]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美声母音变形
谈诗的变形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我”的变形计
换声区唱法在男声歌唱教学中的训练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
浅析如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观
会变形的饼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