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寻源,扬帆起航

2014-04-29 11:13王微
考试周刊 2014年90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

王微

摘 要: 在注重学前教育的今天,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高于以往同龄儿童,很多学生会做题,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做不理解,也不想理解。作者通过对一年级新生做系统、有序的测查分析,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从“了解学生起点,关注课堂落点;强化意义建构,提升能力高点;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调整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一年级新生 数学基础 课堂实践

教师应当明确一年级新生会做了不等于学会了,有人会做更不等于人人会做。我们要面对学生的各种数学现实,从以下方面关注一年级新生的数学教学。

一、了解学生起点,关注课堂落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猜测,认为什么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是难以突破的,或者哪几个学生可能是接受有困难的,等等。而这些教师的主观猜测有时候会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因此我们在找准课堂落点之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做好前测,了解学生起点。

前测是教学设计的学情基础。对于教师设计的探究过程,如果学生不需要探究就明白了,那这种设计就是无效的;如果教师设计教学环节难度很大,学生不能回答或不能操作,新旧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联系,那么这个设计也是失败的。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呢?第一,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第二,它必须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做好前测。前测为教学行为提供数据支持。我们在设计教案时,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不到位。而做了前测,那分析统计所得的数据就是我们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的依据,它能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有效。

(二)深挖教材,适应学生起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起点,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调整,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匹配度,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特别是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教师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调整。

一上《认识图形》教材将四种立体图形的呈现顺序安排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笔者经过前测并与其他教师讨论,决定将呈现顺序改为:球、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

二、强化意义建构,提升能力高点

从测查情况看,很多学生会计算一些零散的题,但是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的学习是不系统的、模糊的、浅层次的。在教学中更要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算理,内化知识结构。

很多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会计算,正确率也较高。但在访谈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但是怎么算出来却不能说明白,对进位加法的算理基本上没有了解。所以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的教学时,着力点放在“凑十法”的探究上,使学生明白算理。

让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中,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二)动手操作,发展思维能力。

一年级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学习数学时会遇到一些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

同学们排队给小熊猫照相,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有的学生看到题后,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便随口说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5人。”

在学生各自说出想法后,教师不作评价,把问题抛给学生:小丽和小宇之间到底有几人?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或者在本子上画一画。有的摆小棒,有的画○表示,有的用□表示……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借助实物或者是图形,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划去10和15。这样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初步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三、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设计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又要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因为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所接受的学前教育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这一差异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一)目标分层,让每个孩子得到关注。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分层要求,提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练习分层,让每个孩子充分发展。

练习是巩固概念,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完善教学结果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针对教材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笔者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不搞“一刀切”,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优等生优化知识结构,使之能从质和量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内容的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并且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在正确认识学生学习起点的同时,在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真正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郑琴妹.做好前测,把握数学认知起点[J].教育科研论坛,2009(11).

[3]李静.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园,2012(13).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
《我的小钟表》教学课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
基于课堂实践的会计教学趣味化探讨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论简笔画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妙用
儿童视野下的语文课堂实践教学研究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