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沈伟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来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进程。由此可见,有效反馈,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师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因此,作为教育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师,必须注重有效反馈,让思维碰撞精彩。结合苏教版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如何进行有效反馈,以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最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有效反馈;小学数学;思維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重要环节。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反馈不够全面、反馈不够深入、反馈不够及时、反馈不够自主、反馈信息不够准确等。基于此,唯有重新调整反馈策略,才能让反馈发挥出实效,也才能真正利用有效反馈,让思维碰撞精彩。
一、教师反馈,促进思维碰撞
为了增强反馈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必须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反馈。例如,可以在学生出错时进行反馈(注意抓住典范,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从正反例入手),也可以捕捉课堂上的亮点,进行激励性反馈等。
(1)捕捉出错时机,进行针对性反馈。在检查时,有些学生因为掌握知识不到位或者不够深入,会犯一些比较常见的错误。此时,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出错的时机,进行针对性反馈,让检查式复习更有效果。一般而言,数学教师多以提问式进行检查,并进行反馈。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倍数与公因数”这一内容时,等学生初步学完这一内容,教师利用提问式反馈,并捕捉提问时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有效反馈。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快速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吗?出示题目:6和9,求这两个数的公倍数。生:(开始思考)生1:老师,我分别列了这两个数的倍数,发现18、54……是6和9的公倍数。总之,它们的公倍数是无限的。师:你能找出它们最大的公倍数吗?生1:我觉得能,只要把数列到最后。师:还有其他观点吗?生2:老师,我觉得不能,因为我们根本列不完它们的倍数,所以也就找不出最大的公倍数。师:那我们来请生1列一下它们的公倍数,看看能不能列完?生1:(开始上黑板列6和9的公倍数,列了两三分钟后,自己发现是列不完的,开始放弃。同时,自主纠正观点:经过列举,我发现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只有最小公倍数。6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8。)师:(赞扬学生出错了能主动纠错,并说这一小错误是大家容易犯的。)在以上案例中,数学教师巧用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倍数。此外,教师反馈的过程也是与学生思维产生碰撞的过程,有效的反馈能让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大发展。
(2)捕捉课堂亮点,进行激励性反馈。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因此,总会在课堂教学中给人以惊喜。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课堂亮点,进行激励性反馈。但是,在进行激励性反馈时,不应停留在“好”“真棒”等层面上,而应使反馈语言更为具体。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捕捉了学生的思维亮点,进行激励性反馈,让学生备受鼓舞,从而更为主动地学习。师:请同学动笔计算一下0.36×4=?生1:结果是1.44。师:你是如何计算的呢?生1:我把4个0.36加起来,然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师:这是一个方法,但是,还有没有更为便捷的方法呢?生2:我把0.36看成36,然后乘以4,得出144。因为因数的小数点是两位,所以,我就点上两个小数点。师:哇,你真棒。老师非常欣赏你从另一个角度计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方法,并且能总结出小规律,思路非常不错,值得大家学习。在以上案例中,数学教师巧用激励性反馈,鼓励学生,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做题。
二、自我反馈,促进认识自我
学生的教学行为过多依赖外部反馈,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反馈,让学生通过自我反馈,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自我反馈的过程也是思维转动的过程;而自我反问,更让学生从深层次认识自我。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数学“测量物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在提问到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有学生提出想法。针对如何测量土豆的体积时,有学生提出“将土豆放进容器中,测量上升水的体积即可得出土豆的体积”。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反问引导学生自我反馈,如“你觉得利用这个方法测量是不是最好的?”“利用这个方法测量土豆的体积要注意什么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再次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从而提高反馈的实效。总之,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出控制与调控策略,促进发展。
三、综合反馈,促进调整提高
综合反馈信息,有助于促进教师进行合理调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身反馈和学生反馈,让反馈更真实,并进行合理调整(主要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调整)。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数学“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然后学生再进行反馈。教师反馈如下:老师发现,在遇到不规则图形时,大家就觉得很难计算出面积。但是,我们可以发散思维;如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或者是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多个规则图形,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计算。学生反馈:有时知道需要割补图形,但是对于割什么、补什么就不太确定了。此时,数学教师综合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出示更多不规则图形,先让学生学会割和补;然后,再设计成情境问题,让学生活学活用。
总之,新课改下,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反馈,并采取实际行动,注重反馈,让思维碰撞精彩。值得注意的是反馈要及时、深入、全面,只有这样,反馈的效果才会更突出。
参考文献:
[1]郭亚玲.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及其反馈[J].成功,2013(8). [2]覃家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
2010(7).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