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静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鼓励幼儿能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自主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与重要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幼儿在与现实生活的互动中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一、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的有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说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存在着数学。幼儿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与物质的、直观的实体世界发生着接触,也就表明幼儿开始和隐藏在实体的物质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电话号码、楼层、筷子、玩具等都能够让幼儿以感觉的方式直接实现对数学的接触与感受。幼儿和“数”的诸如此类的联系,是幼儿意识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延续幼儿的一生。幼儿教育工作者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观察,必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中有趣的能够给幼儿提供观察机会的新的学习材料,使幼儿能够感知到新的学习信息,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探究数学的需要。比如,为什么球形物体能够向各个方向滚动,而筷子却不能呢?为什么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体呢?诸如此类的生活现象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进行探究的强烈愿望。
二、抓住生活契机,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幼儿抓住生活契机,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使数学问题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真正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折长方形、正方形的纸体验图形变化的神奇;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爬楼梯学习“顺数”和“倒数”的认识等等。幼儿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教育工作者如能巧妙抓住这一契机,一定能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发幼儿探究数学的强烈欲望。
三、参与生活实践,体验数学的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以操作的科学学习材料。数学学习离不开幼儿的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然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这些自然材料来探究数学,发现数学,从而建构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比如,六一儿童节可以让幼儿排列彩色气球来装饰教室,教师应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将彩色气球按不同的组合进行排列,便会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彩色气球体现的美各不相同。又比如,在认识球体时,教师为幼儿们提供了沙发、茶几、货架等物体,引导幼儿将提供的这些物体进行移动,要求幼儿能够想出巧妙的办法进行移动。幼儿们会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大胆探究。有的幼儿想办法在这些物体的下面装上了方向轮(球体),将这些物体很快地“滚”动起来,很快实现了移动。幼儿们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参与操作实践,唤醒了对球体的感性认识,让幼儿们自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
四、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成功乐趣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更加喜爱数学。比如,在学习“分类”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将各自带来的玩具汽车集中在一张大桌子上,先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再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玩具汽车进行分类,你准备按怎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是按颜色不同分还是按大小不同分?或者是按汽车车轮的个数来分?幼儿们的分法各不相同,答案精彩纷呈。幼儿在观察玩具汽车、分玩具汽车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经验,体验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拓宽幼儿生活视角,活跃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带领幼儿到马路边观察红绿灯的计时牌,学习数的倒数;可以带领幼儿到市民广场,体验高与矮的相对关系。这样,真正拓宽幼儿数学学习的时空,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资源,让幼儿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枯燥。教师应将目光转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双手探究生活,用自己的心灵解读生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感悟数学、运用数学。
(江蘇省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