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习环境下结构化资源库系统的构建和探究

2014-04-29 21:09蒋德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构建

蒋德军

摘 要:学习生态是一项新型研究课题,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基于国外研究专家对学习生态理论和资源构建模型的分析可知,网络已经成为21世纪拓展生态学习系统资源的主要媒介。学习主体的交互发展,促进了资源环境的渗透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正在构建的生态学习资源系统,深刻剖析生态学习系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生态学习 系统化结构化 构建 探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著名传媒学家麦克卢汉曾说过,“技术倾向性是人类拓展思维环境的必然路径,网络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学习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空间内”。因此,网络可以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让信息在网络这个学习平台中展现自己的学习优势。

1 生态学习系统理论概述

本文探讨的生态学习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学习管理、学习资源、同步课堂、在线辅导和社会化资源5大模块。生态学习系统与生态学习在概念上存在很强的辨识度,生态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而生态学习系统强调的是学习中所能应用到的媒介。从关联因素上看,这两个概念理论都离不开“生态”环境。

1.1 教育生态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学校硬件设施、学习资源入手,大力提倡数字化学习,创建了“生态学习”基地。基地的建成,一方面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方式和需求;另一方面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完美融合提供帮助,对于各学科开展教学研究更是有积极意义。

1.2 生态系统

教学信息化就是要用科技手段武装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较全面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它的实施对促进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有深远意义。互联网的引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如社会资源、知识储备、信息数据等,这些生态因素会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认识学习环境,构建符合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思维结构。在角色定位上,学生是主体,生态环境是客体,这两个角色的生长关系犹如植物与大自然一样,大自然为植物提供水、阳光、空气等必要养料,让植物能茁壮成长。由此可见,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终身生存理念,要想通过学习得到生存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命价值,必须利用生态学习系统的资源养料时刻、连续性地充实自己。

2 生态学习系统资源构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生态学习成为现实,而微课程这样一种新兴的视频教学资源,由于兼备形式新颖、主题鲜明、重视引导、使用便捷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为学生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各个区域、各个学科教师制作的微课,在云时代还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

我们期望构建具有苏州工业园区特色的多元、立体、系统的微课程资源系统,打造系统化、结构化的资源平台,服务学生。

2.1 生态学习系统资源环境

2.1.1 现实学习环境

现实学习环境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与传统学习模式相辅相成,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知识资源,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音乐厅以及家庭、社区等校外学习工具资源。除此之外,由校园文化引申出来的校风、学风思想也可直接影响现实学习环境,所以也是系统的构成要素。综上分析,现实学习环境设定的硬件物质条件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主观建设标准和规范。

2.1.2 虚拟学习环境

虚拟学习环境就是一种将远程教育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结合起来,并提供虚拟学习环境的软件系统。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环境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费用支出。虽然虚拟环境不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其资源的丰富度、信息检索的便捷性要远大于现实学习环境。

2.2 生态学习系统资源构建

2.2.1 网络学习资源

在现实资源的影响下,虚拟网络可以将信息转化成数字、符号、电信号等多个资源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帮助网络学习环境资源创建一个独立的知识生产和消费格局。格局内的知识资源便拥有了自我生长的能力,能够在资源消费中促进其与外界文化的交流。由此可见,网络学习资源的生命力、活力很强,不仅可以囊括容量巨大的知识资源,还能实现跨地域、跨国界的传输。

2.2.2 现实学习资源

生态学习系统的显著特征是资源交互、合作的表现形式,所以现实学习资源也应改变知识结构,利用学习场所、学习工具的项目支撑点和关联性,共享信息资源。同时,为进一步拓宽资源的运行空间,学校、家庭以及学习社区可以依靠现实活动,来加大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自由性,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交互资源的作用和能力。

2.2.3 社会关系资源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源复杂,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知识群体会推动资源的升级发展。以学习为主的资源形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也必须迎合人际关系变化,将资源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阅历。同时,社会公开宣讲的一种制度形态也属于社会关系资源,可以作为独立的课程体系,因为群众的思想和个人思想往往存在矛盾点,利用社会资源化解矛盾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因此,人处在社会关系中,其获取的资源会随着社会的生态环境变化而变化,犹如体制变化一样,思想和观念一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

2.2.4 生态环境资源

在生物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是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一个生物灭绝了,与这个生物相关联的生物链上的动物都会受到生存环境影响。虽然人是高级动物,但依然承受着生态资源压力,土地、水源、食物、空气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此可见,一切知识资源来源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制约会限制其他环境资源的延展发展,学习者得不到满足的生活,则学习资源就会失去原有的效力和作用,虽然在理论上能改变生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会起到现实效果。

3 生态学习系统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启示

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工具,生态学习系统的建立标志着生态资源已与学习者建立了资源交互关系,能够支撑现代教育继续稳步发展。无论是现实、虚拟的学习环境资源,还是社会关系、生态环境资源,学习者利用技术工具改变资源结构的大发展方向并没有改变,仍然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辅助资源和互动资源。笔者透过生态学习系统资源构建内容,深刻认识到资源在共享开放平台中的引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宝贵的资源和广阔的系统空间能为现代教育指明道路。

3.1 交互性資源设计

现代教育应与环境资源一样,都应保持平等、互动的关系。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分配学生、教师、学习资源三者之间的权属关系。例如,教师负责搜集有用资源,将资源按不同分类、不同知识能量、不同理解方式划分开来,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对其他外部资源的认识,在交流帮助、互动学习的帮助下,吸收资源。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实施集体制作微课视频。每个星期都会抽出两个下午来集体制作微课视频,并为教师录制微课视频。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翻转课堂”的试点学校,不断追寻“任务点指向有效度”、“微视频支撑有浓度”和“课堂内衔接有维度”。学校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目标,坚持互助互补、文化融合,将资源库建设和“翻转课堂”做出实效、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3.2 引入外化教育

在不断吸纳内化资源、课程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而放弃主观探索知识,思考问题的权利和能力。为此,现代教育应摒弃传统知识结构,利用生态学习系统资源的交互功能和影响能力,创造外化教育模式。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目前初中26个教师、高中11个教师参与到微课制作和“翻转课堂”的研究中来,以课题为抓手,对不同学科组实施分阶段推进的方式进行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向其他学科组渗透,借助已有成果有效指导其他学科组开展研究,最终达成以点带面、全面丰收的成效。由数学、物理、英语三个学科组(以高一备课组为主)承担先期研究工作,研究关注以下主要方面:怎样在各学科组内形成不同模式的课例形式;怎样推广扩大到不同的学科组;怎样对参与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怎样高效呈现微课范例;怎样实现网络技术对微课的支持;怎样对教学成效进行准确评估以及怎样进行扎实有效的微课设计、制作、使用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研究,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卢敏翔和骆玮教师先后开设公开课。由于在上课前,教师就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自行学习知识,所以课堂上就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你问我答”,学生们将疑惑提出,教师则对其进行讲解,这样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3.3 利用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保障

人类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精神,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在素质教育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表达空间,采用全方位的生态学习系统资源,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台网络计算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传统教育,在闲暇之余可以根据网络资源与专家建立沟通关系,或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共同创建讨论平台。为同一目的、同一学习目标而成立的学习共同体,可以帮助学习实现空间对话,让学生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获取虚拟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综上分析,现代教育充分利用了学习共同体的兴趣控制能力,将生态学习系统中的资源全部赋予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沟通可以让学生获取最有利的社会关系资源,享受资源交互能力带给他们的正向指导能力,帮助他们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的个人生态学习资源。

4 结语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系统化、结构化的生态学习资源系统的构建,将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和学习,从学习任务布置到学习资源推送、从学习工具提供再到学习效果检测等环环相扣,互为促进,将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节省课堂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实现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目标。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苏州 215021)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张德江.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8):110-124.

[2]覃荔荔,张婷元,任大宇.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与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郑葳,王大为.生态学习观及其教育实践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1(1):153-157.

[4]安蓉,陈伟华.基于生态学习观的学习模式与农业技术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7,11(5):1491-1493.

[5]孙传远,刘玉梅.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15(2):154-159.

[6]余金昌.基于生态视角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22(6):142-145.

[7]卢杨,刘德富.大学英语生态学习系统的建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215-217.

[8]周文娟.基于“双向融合”的“泛在学习”与教师角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3(11):186-190.

[9]武法提,李彤彤.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9(7):139-145.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