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

2014-04-29 20:45:25陶锋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对策心理健康

[摘要]文章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南通大学本科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筛查出需要关注的新生群体,使用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南通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差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不同群体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整体而言,男生优于女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公办生优于民办生,城市学生优于城镇和农村学生。由此可见,学校应尽早对大学新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群体新生开展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CCSMHS 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陶锋(1978-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江苏 南通 22601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需要关注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研究”(项目编号:11JSGQTGH81)的部分研究成果和2012年度南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适应状况及其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12W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91-02

大学新生(本研究特指新入学一个月的本科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不久,正处在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阶段,生理和心理上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一些新生常常会感到不适应,进而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其今后长远发展的潜在作用也不可低估。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南通大学本科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筛查出其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就高校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科新生7660人,年龄在16~23岁之间,共发放问卷7660份,收回有效问卷6868份,有效率89.66%。

(二)研究方法

采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作为测量工具进行自填式调查,由学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员组织集体填写,现场回收。测试严格按照量表规定的程序进行,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进校一个月的实际感受如实回答。CCSMHS测试内容包括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等12个维度。量表共有104条题目,每条题目按照“1=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5个等级进行作答。所测结果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則越高。量表的筛查标准有三个,标准一:抑郁得分≥26分;或焦虑得分>26分;或精神病倾向得分>19分;或偏执+攻击+冲动得分>70分。标准二:不在标准一之内,第26题(怀疑自己有不治之症)得分≥4分;或第30题(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或看到旁人不能看到的东西)得分≥4分;或第82题(感到有人在监视自己,谈论自己)得分≥4分;或第84题(感到别人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得分≥4分;或第103题(感到有人要迫害自己)得分≥4分。标准三:不在标准一和标准二之内,抑郁得分≥23分;或焦虑得分>24分;或精神病倾向得分>17分;或偏执+攻击+冲动得分>66分。其中符合标准一或标准二的被试者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符合标准三的被试者为需要一般关注的对象。

(三)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tata10.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组因子分以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并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采用Scheffe可信区间法进行两两比较,显著性差异标准为P﹤0.05。

二、结果与讨论

(一)新生心理健康筛查情况

根据标准一和标准二筛查出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新生分别有259人和123人,根据标准三筛查出来需要一般关注的新生有227人。经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关注的新生共计有609人,占新生总人数的8.87%。筛选率低于薛红丽等人的研究报道结果,说明南通大学本科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新生中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相对较少。

(二)需要关注的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将需要关注的新生群体CCSMHS测试结果中各因子的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各因子的得分相比较,显示该群体新生各因子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如92页表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得分最高的因子是焦虑,其次是强迫、依赖、抑郁及社交退缩等。这与新生普测结束后,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分别对该群体新生约谈了解到的情况基本相符。大部分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新生反映,刚进学校不久,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引发的担心、恐惧以及焦虑感是他们存在的最主要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虽然占总数比例不高,但其抑郁、焦虑、精神病倾向、攻击倾向以及几者合并出现的不良个性特征比较明显,在新生群体中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三)不同性别新生测试结果比较

男生的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偏执、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等10个因子得分低于女生,其中焦虑(P﹤0.01)和依赖(P﹤0.05)2个因子得分具有显著差异;而女生的社交攻击和强迫2个因子得分低于男生,其中社交攻击因子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这与郑日昌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男女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可能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养模式有关。传统社会赋予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和任务,这种社会性别预期使得性别刻板印象相对稳定,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男生被希望胸怀大度、意志坚强、勇敢、坦率等,在人际交往中比较主动,但社交中的攻击性一般较女生明显。而女生则是温柔善良、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比较丰富,大多缺乏自我保护与掩饰能力,较多出现神经质与情绪化表现,这些势必导致女生依赖性较强,并且容易因小事引发焦虑等不良个性倾向。

(四)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测试结果比较

独生子女的躯体化、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强迫、依赖、精神病倾向8个因子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其中社交退缩(P﹤0.01)、性心理障碍(P﹤0.05)以及依赖(P﹤0.05)等3个因子得分具有显著差异;而非独生子女的焦虑、社交攻击、偏执以及强迫等4个因子得分低于独生子女,但差异都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该结果与戴伟民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独生子女新生较少出现身体不适症状,自我调节郁闷、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强,这与独生子女所处的社会生活和家庭教育背景息息相关。独生子女大学生普遍具有较亲密的亲子关系和积极的家庭教育,而家庭的支持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好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30多年来,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使家庭对独生子女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为其成长提供了比非独生子女更多更优越的条件,独生子女在智力水平、思想活跃程度、创新精神、进取心和自信心、兴趣广泛以及主动交往等方面整体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但研究结果也显示,独生子女新生攻击倾向较非独生子女新生明显,这可能和独生子女比较任性、要强好胜、遇事不理智、容易冲动的性格有关。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执行情况的地区差异,非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农村和内地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够从社会和家庭中获得的关爱和支持相对较少,在远离家庭进入陌生的城市和大学校园之后,容易因新环境适应不良、贫困原因引起的焦虑和自卑等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五)不同办学性质新生测试结果比较

公办生的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攻擊、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9个因子得分低于民办生,其中躯体化因子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民办生的社交退缩、冲动以及精神病倾向3个因子得分低于公办生,但差异都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公办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民办新生。该结果与张雪松等人的研究不完全一致。公办新生较少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在新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中比民办新生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民办新生由于高考成绩不佳等原因,尤其是那些高考发挥失常而没能成为公办生并进入自己理想专业学习的民办新生,思想上往往会抱着沉重的包袱,因而容易产生心情郁闷、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等不良个性特征。但总体而言,需要关注的公办新生和民办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差异不明显。

(六)不同生源地新生测试结果比较

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不同生源地新生之间只有社交退缩和依赖2个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采用Scheffe可信区间法对社交退缩和依赖2个因子进行地区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农村新生2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类地区新生,且社交退缩因子得分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新生差异显著(P﹤0.05),依赖因子得分与大城市新生差异显著(P﹤0.05)。此外,不同地区新生的社交攻击、偏执以及冲动因子得分大致表现为大、中小城市新生得分高于城镇和农村新生,而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性心理障碍、强迫以及精神病倾向各因子得分大致表现为城镇和农村新生高于大、中小城市新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大、中小城市的新生与来自城镇和农村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来自城市的新生自信心较强,个性相对独立,但较农村新生易冲动,在人际交往中比较主动的同时更具一定的攻击性。来自城镇和农村的新生因生活的地区相对闭塞,不如城市新生见多识广,一般依赖感较强,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自信、紧张、退缩,较城市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城市与农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地区差异有关,这种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条件、教学方式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和家长教育理念之间的不同。

三、教育对策

根据本调查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高校尽早在大学新生群体中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十分必要,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在新生入学伊始,通过开展心理普测工作,学校要在全面了解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及时筛查确认其中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而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高危个体,要对这部分新生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其列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对于心理普测提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学校要尽早安排一对一的约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做出客观全面评估,并为其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及时化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隐患,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

三是在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坚持全面教育为主、个体治疗为辅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办学性质、不同生源地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进行分类干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期跟踪关注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戴伟民,冯淑兰,余兰琼,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SCL-90及EPQ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

[2]李美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3,10(4).

[3]石常秀,赵小军.5758名安徽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8,22(6).

[4]孙颖.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1).

[5]陶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

[6]王波,孙业桓,张蕊,等.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

[7]王荔,徐惠萍,余秋梅.昆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测查结果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1).

[8]王希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趋势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

[9]王艳红.民办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

[10]薛红丽,王建勋,李翔,等.兰州大学2005年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

[11]熊燕,彭萍,胡一秋.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l4(6).

[12]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

[13]张雪松.南通大学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交通医学,2009,23(4).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教育对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7:00:05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25:20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58:23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