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2014-04-29 00:44:03杨文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2期
关键词:学困生化学实验

杨文明

摘要: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和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面向“全体学生”的难点是正确对待“学困生”和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26

一、中学生中的“学困生”群体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大致有:1. 由于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影响学生智力的发挥;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力欠缺,因此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2.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和学习环境、条件均不一样,使得同一个班级或年级的学生在品德、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差异;3. 先天素质的差别,使得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差生”。从学习的角度着眼,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如果以通常的“三分法“把学生群体分为优、中、差三种情况,那么“学困生”在中学生中,特别是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大致占总数的20%。所以,根据“学困生”的成因来寻找转化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促使其转化并培养自主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困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良表现

1. 思想上对实验不重视,认为做实验只是“好玩”。由于目的不明确,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乱哄哄、注意力不集中、对实验现象不细致观察、不认真分析、写实验报告应付了事、达不到预定要求。2. 心理紧张,怕动手做实验。“学困生”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好,所以经常挨教师的批评和指责,于是,在实验课中往往表现出怕动手,惟恐不成功又要挨骂的心理。或由于平时动手少,对实验仪器不熟悉,导致不会使用,存在着一种恐惧和自卑心理。因此,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往往不敢动手,不敢操作,而是让优生做,自己甘愿当助手或观众。3. 操作不规范。“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实验课上对教师的实验操作指导和要求进行讲解时,往往不专心听、不认真记、摇头晃脑,结果是一知半解。这样的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到处乱动、乱摸,不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因此让他们独自操作时就不知从何下手,但又自以为是,不虚心请教,因此就不按规定程序乱做一通:用手拿药品、用手拿砝码、块状物品直接加进容器、药品取用后不立即盖好瓶盖、试管加热后不等到冷却就用凉水冲洗等等。这样既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又容易损坏仪器和浪费药品。4. 卫生习惯差。这需要体现在实验过程中乱倒废液和废物、用过的药品、材料、仪器乱摆乱放、实验桌上污渍斑斑、用过的仪器不及时清洗干净、不及时放回原处等等。

三、实验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我见

1. 端正动机,明确目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强烈的动机是人们对事物采取积极态度的动力。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使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转变。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目的、过程的讲解,让他们明白“实验”对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中的好处,对自己的今天和明天的学习和工作有什么用处;同时可举一些演示实验中的例子,如在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容易忽略“放热”、“有黑色固体产生”的现象。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观察并注意到所有现象,开始时,笔者让学生看一看铁丝是银白色的、集气瓶内有少量水,并摸一摸集气瓶外壁是凉的。燃烧后,笔者让学生们再看一看集气瓶内有什么,用手摸一摸集气瓶外壁,不难使他们观察到“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的现象。然后,笔者让“学困生”总结性地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对比实验前和实验后的不同,引起他们的进一步思考。在观察、描述简单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对比、思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愿望、端正学习动机的目的。

2. 利用趣味实验来创设“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学是“学困生”的一个基本特点。要做好他们转化工作,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的动力。所以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喜爱实验课,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上,笔者利用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介绍我国古今科技成就,特别是那些可称“中国之最”的与实验学科有关的创造发明材料。介绍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也是引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直观性和趣味强的实验,是引起学生对实验兴趣的好方法。

3. “学困生”是学科成绩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能并不差。实验教学应给他们一个培养和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教育环境,关键是要建立师生互相信任的平等关系。首先是教师要信任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遇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在实验前,教师要启发学生,鼓励他们,解除其“怕动手”的心理和怕失败的顾虑。其次是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实验课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程序性,因此操作必须规范化,克服随意性,这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为此,无论是演示还是分组实验,教师事前均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熟悉、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准备仪器药品(材料);把实验先做一遍,然后根据实际确定重点、难点,提出注意事项;对实验步骤、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學生实验前都要特别提醒;将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从严要求、一丝不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巡回检查辅导中,要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检查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4. 利用课外实验,改进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化学课外实验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所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选取和建构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并将其设计成课外实验,可以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从“能量”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学会运用化学反应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特地带“学困生”到远离学校二十公里以外的石灰厂找来生石灰,并将其发给学生。之后,将生石灰加水煮鸡蛋、制作化学暖袋等生活中化学事例设计成课外实验,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感受到有的反应放热剧烈、有的微弱、有的不仅不放热而且还吸收热量的现象,使他们感到化学奥妙无穷。同时也迫切要求了解热量改变的原因。

化学实验的开放性、情境性、参与性、体验性为学困生的转化构建了平等、民主、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错误,发现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找回学生学习成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总之,化学实验是转化学困生,促进其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化学实验构建了弹性的、适合于“学困生”特点的自主学习平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双山新区双山中学 551700)

猜你喜欢
学困生化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