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春秋时期,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大门。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古今中外,因为执着于自己的兴趣而取得成就的人有很多。西汉的司马迁从小对历史就有很大的兴趣,才有流传千古的《史记》。毛泽东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到各种历史演义,他都广泛涉猎。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革命事业。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非常迷恋昆虫,长大后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正是这种痴迷使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这些例子无不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兴趣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社会为我们冠上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其实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是希望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能认真听讲,课后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可是你会发现,课堂上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是跟着你的思路走的。其他的学生,有的趴在桌上像是在认真听,有的手里拿着笔、橡皮等其他物品在把玩着,有的弯着腰在捡东西,还有的干脆和好朋友在窃窃私语……看到这样的情景,本来激情飞扬心情一下子一落千丈,甚至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我们在对学生失望、责怪之时,是否也自我反思:为什么学生们不愿意听,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看来只有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才能变得高效。那应该怎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故事激趣,抓住孩子的心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景。新课的导入方法各种各样,最常见的就是开门见山式,简单地读课题,然后根据课题提问,教师罗列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还有就是稍微有点新意的如:音乐、视频、诗歌导入等等。我比较喜欢用故事导入,曾有一位教育家说:“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我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课时,先给孩子们绘声绘色讲了法布尔《昆虫记》中的蝴蝶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完后,我问学生:“你们还想听吗?”孩子们都说想,于是我趁机推荐《昆虫记》这本书。再次问:“你们知道这本有趣的书是谁写的吗?”学生们又回答“想”。“今天我们学的这一篇课文,就是写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将会找到法布尔之所以会写出《昆虫记》的原因。”孩子们一听,赶紧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遇到没有粮食的困难。于是,我在课前讲了一个《七根火柴》的故事。学生们听了唏嘘不已。故事结束后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篇课文中的故事,也是发生在长征途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军战士们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学生们很快沉浸在课文中了。但我们要注意,讲故事是为讲课服务的,因此讲完故事之后,一定要设计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抓学生特点,点燃课堂火花
小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是无意注意占優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但他们却容易被一些新奇事物吸引。所以,在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吸引孩子们。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感兴趣之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望月》这一课中,要求学生要掌握关于月亮的诗词。所以,我让男女生比赛。看到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努力回想学过的诗词,甚至还有学生偷偷地查找手头的学习资料。我知道,这“月”的诗句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调动积极性。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竞争机制用在教生字时,看谁记得快,组词组得多;在朗读课文时,看谁读得流利、有感情;在总结课文时,看谁叙事得有条理、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学生一对一,也可以是小组对小组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他们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教学《海伦·凯勒》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让学生体验盲人的生活的艰难,从而更进一步体会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若有新意,孩子们的大脑就能兴奋起来,这样学习过程就会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知识芳香,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生产生无穷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的重要性。这篇课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
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地创新,学习各种教学的新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使我们创设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学生美丽的邂逅。
(江苏省宜兴丁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