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等
摘要:针对湖南城市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校办学定位,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工程项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程项目教学,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力争将其建设为特色鲜明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培养模式;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65-02
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工程师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培养等问题,学生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得到工程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因此,湖南城市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基础上,针对以往办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专业综合改革,以提高专业人才质量、学生毕业即能职业为目标,创新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机制,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和特色提升,湖南城市学院在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使给水排水工程办学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基于工程项目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基于工程项目教育理念,坚持“实践中学习”的原则,体现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能力的认定
广泛的社会调研包括毕业生走访与座谈、用人单位的调查等,掌握社会、行业对给水排水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的要求,确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的专业能力构成及要求。
2.以“做项目”为主线组织课程,以“用”导“学”
在“做项目”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按给水排水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营”确定合理的知识结构、组织教学活动。
3.在新课程体系中推进“讲一、练二、做三”教学模式
采用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在继续保持科学基础的前提下,强调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在内容上强调综合与集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工程与经济管理的结合)。
4.建立“基于工程项目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
采用“做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做项目”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所有任课教师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教学的运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强调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营管理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与时代接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二、基于“工程项目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根据基于“工程項目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市政管道工程、水质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工程项目教学团队。明确各工程项目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营四个环节强化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明确工程项目教学团队的任务。
第二,根据基于“工程项目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明确学术背景与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结构比例;明确技术、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结构比例。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在教师工程经验方面,依托产学研合作基地,有计划组织教师参与大型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积累实践经验。建立激励机制,使更多教师取得相应的执业注册师资格;聘请8~10位企业高管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职与兼职、教师与执业工程师有机结合、工程实践与学术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第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练就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根据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设一个会龙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引进2~3名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引进1~2名具有执业资格的高级工程师。
三、围绕“做项目”和“能力培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立足工程案例强化核心课程建设
以“做项目”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来组织课程,根据工程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营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以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为例,如图1所示。
以工程项目设计为牵引设置课程体系,通过工程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围绕工程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培养和训练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内容,并将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向导的培养理念完整、有衔接地贯穿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如图2所示。
抛开以往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目的,以课程设计项目带动一些核心课程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给水排水工程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以八个设计项目为主导方向,每个设计项目都带动某些专业课程,保证课程计划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带动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现学以致用,如图3所示。
四、基于“工程项目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教学强化
第一,将“道德-诚信-职业化”与工程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营”有机结合,注重实践过程中学生道德、诚信及人格培养。
第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基于“工程项目教育”构建实验项目,基于设计开展“三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项目,支持学生申报校级和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第三,根据工程项目教育理念,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设施,构建工程“构思-设计-实施-运营”综合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训室内组建设计团队完成实际社会服务工程项目,锻炼学生工程策划及推理、团队协作精神及社会大系统中项目运行、协调能力。
第四,每年举行CAD技能大赛和给水排水工程方案设计大赛,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中学习”教学理念的开展;整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构建新培养模式下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内容。
第五,建立3~6个设计型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进入设计型单位实习机会,培养2~3名具有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证书及能力的专业教师。
五、基于“工程项目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根据基于“工程项目教育”的教学要求,打破传统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壁垒,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师队伍和考核办法提出更高要求,构建起由教师教学发展机制、课程发展机制、学生学习发展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四维”子系统和“一体”即宏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四維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师、课程和学生三方面有机整合,建立一个将三者有机结合的保证正确方向和信息随时畅通、及时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即从管理基本要素出发的、建立在时空基础之上的科学有效的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和及时矫正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六、结束语
在突出工程能力培养、强化工程素质和人文精神结合的前提下,对湖南城市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进行了尝试。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不足,多方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际,提出了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等措施,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施,这些措施是可行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项目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 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4]戴波,纪文刚,刘建东,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6-140.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