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途径探讨

2014-04-29 00:47赵来旭钟之峰刘鹏
科技资讯 2014年27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实施途径通识教育

赵来旭 钟之峰 刘鹏

摘 要: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有其重大意义。该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一年级的通识教育开展为案例,通过分析其通识教育开展情况,结合调研数据,从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社团及MOOC平台教育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开展途径。该文最后指出工科院校还需要重点建立通识教育研究管理中心,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服务。

关键词:工科院校 通识教育 实施途径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29-02

“通识教育”一词从提出到应到于高等教育领域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怕卡德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一词并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书中对通识教育的定义被认为是对其最好的界定,报告中将“通识教育”定义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1]。我国的“通识教育”一词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翻译过来的。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通识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较短,形成典型的成果也较少。在发展中往往对于通识教育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即是一个“通识教育”的“本土化”的过程。而我国院校中工科院校的比例较大,无疑对讨论工科院校如何开展诸如复旦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助力工科院校早日迈进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问题显得意义重大。该文将以国家重点工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并提出实际的实践操作路径。

1 工科院校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尝试

通识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基础性的人文与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其次它在具体实践上还是一个体系[2]。研究表明,实施通识教育必须有自己的课程体系,还要有课堂之外的教育渠道和管理模式[3]。《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二五”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具有哈工大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目前哈工大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虽然还没有完全确立,但已有一些关于课程体系建立拓展的尝试,并向着“十二五”期间新增或改进通识教育6个系列核心课程与选修课30~50门的目标努力。目前哈工大的通识教育课程有六门课程,分别是西方哲学导论、国文经典阅读、西方美术导论、音乐艺术鉴赏、外国文学选读、世界文明史导读,这些课程主要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所开的选修课改造而成。无疑,通过对现有选修课的改造来丰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最快、省时省力的方法。同时根据问卷调查(表1),学生普遍需求的课程是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其次是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政治经济与法律道德以及工程领导力居后。哈工大学生的需求也符合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设置的真实情况,这也应是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拓展完善的方向。

目前哈工大通识教育的考核方式为论文、课堂累计考核。此种考核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是普遍受欢迎的。根据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同学们希望通识教育考试的方式首选为“写论文、分析报告”,占有37.1%;其次是开卷考试,占有34.3%;选择“闭卷考试”的同学仅占4.7%。

虽然“写论文,分析报告”的考核方式最受欢迎,但是这种考核方式能在多大程度能够帮助启发学生会思考、会读书,真正达到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建设第二课堂教育阵地十分必要。因为哈工大通识教育的课程课时基本与选修课时长相当,都在20课时左右。每周四个学时,大约五个教学周完成。简短的课上时间起到的应是启发的作用,因此课下的读书思考更为重要。具体措施如开展读书会的作用将在后文具体阐述。同时目前哈工大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正在从以往的填鸭式向讨论互动式转变,课下的学习时间也更注重讨论交流作业的布置。

总的来说,目前哈工大的通识教育课程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增加大课讲授之后的讨论活动,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的教育阵地,增加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机会。这些都应是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需要研究设计和改变的地方。

2 工科院校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实施路径构建

2.1 重视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大学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校训、校园文化活动风格、师生的行为方式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社会学学科把文化视为人学习的外在“场域”中的“惯习”,是可以影响人的知识内化的社会化过程的。因此对于工科院校来讲,工科大学的文化应当影响学生的通识教育过程。校园文化建设者要注意应当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熏陶,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冲破专业教育功利化价值取向和工具性思维的束缚[4]。构建兼容并包,文理结合的校园文化为通识教育的开展而服务。同时应当发扬工科院校的传统文化以及校训所体现的学校精神。“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这种校训的产生对学校本身是一种学校办学风格的凝练。哈工大的校训就是要求学生严格、仔细。这种校训应该也必须被吸收进学生的通识教育开展中。毋庸置疑,所有的工科院校的校训或者其大学精神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即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严格,对科学精神的继承,对真理追求的热爱以及对团队协作的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工科院校应在通识教育的开展下应加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下,完善校园环境,培养出跨学科性、跨学科背景、跨文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5]。

2.2 丰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课程体系应向国外优秀大学学习并根据工科院校自身条件进行完善丰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从课程设置目标、课程设置原则以及课程设置领域三个方面着重考察[6]。同时也应该注意如何在课程设计上做到文理交融。课程设置的目标应遵循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适应社会与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各项能力,重点是锻炼多元表达能力、了解社会发展与历史,提升人文素养等。课程设置的目标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程设置的原则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又要照顾到新时代学生个人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课程时长应不仅着重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也应有通识教育课程可供不同年级学生选择。同时做好传统知识与现代需求的衔接,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的兼顾,国外精华与本土现实的结合。在设置领域上根据学生需要,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政治经济与法律道德以及工程领导力都应有课安排,供学生选择学习。

在师资上,教务部门整合校内外资源,教师队伍可以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社会聘任教师为辅。实践类等课程多鼓励青年教师上讲台。同时学生事务和教学事务部门可以联合展开合作,与任课教师一起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地研究助理职位,运用好研究生等助教资源参与管理课程。

2.3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读书会活动进行小班讨论学习

根据国内外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小班讨论的组织形式被视为是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完整通识教育的关键。根据国外通识教育的经验,阅读名著,接触第一手材料会使学生产生自发的思考。阅读经典书籍时思考的过程才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即独立思考的能力。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特色之一是形式上的“大班讲座,小班讨论”[7]。哈工大在班级建制上学生从大一开始会被分成小班,班级人数为25人左右。国外大学的小班讨论经验表明,20人左右的“小班”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讨论小组。人数较多或较少都不利于开展讨论[8]。虽然国外的小班讨论的学生是由选课的不同专业或者不同学院的学生组成,是由有着共同“兴趣”的学生组成。但哈工大目前的师资条件无法提供实行国外这种“兴趣”小组实行讨论,而中国的办学体制却较好地给了我们另一个组织小班讨论的条件,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本土化操作方法:利用目前的小班建制开展小班讨论和读书会活动,活动的地点就在图书馆。这样无疑有助于班级建设,也符合中国高校办学体制、教学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整合了校内资源。

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后学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的重要场所[9]。在有了小班建制这种“天然”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读书会[10]、开展小班讨论式的学习是哈工大这种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路径的重点研究内容。哈工大图书馆在大一期间已经为学生开设了关于文献科技检索的课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查阅检索等服务。今后图书馆也应通过指定或培养专业人员与班级对接,让学生熟悉了解馆藏资源,这个专业人士成为班级读书会的资料指导教师。让学生根据通识教育课程和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专业学习、发展自己特长、提升综合素质等内容的个人读书计划,定期帮助班级开展读书计划交流活动。同时图书馆根据同学借书情况等建立数据库,建立读书会公共邮箱和QQ群,这样可以把有共同读书兴趣的同学集中到一起,建立起跨班级的交流模式,为同学读书交流建立沟通平台[11]。

2.4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拓展实践的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用到实际中的难得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深入社会学习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比如:熟悉风土人情、体察社会、了解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把专业知识实践化,把书本知识社会化,把个人能力素质化[12]。可以说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通识教育内容,锻炼其动手能力、培养其听、说的多元表达能力。因此社会实践也应纳入丰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范围之内。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思考,有行动,做中学,学中有感悟。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设置通识教育社会实践学分,并积极为学生联系建立活动基地。

2.5 积极整合校园社团资源,使校园社团为通识教育服务

社团文化多种多样,大学生社团的功能更加能够聚集青年学生。以各种兴趣建立起来的社团应该被视作进行通识教育的载体。一是因为社团文化专一又兼容并包;二是因为社团组织灵活;三是社团活动确实占据了学生课余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利用好校园社团,积极地引导,使参加社团的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获得知识。对于大一新生,高校社团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心里健康的促进有重要影响[13]。因此社团的指导老师或社团负责人应该参照通识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社团活动,指导老师及社团负责人应肩负起引导、监督的责任,并把责任任务落实到个人。通过社团活动影响学生,促进通识教育的开展。哈工大也正在通过博彩文学社、学习发展交流中心等社团,小学期正在开展MOOC课程学习教育,探索发挥MOOC在第二课堂上对大一学生通识教育的作用。

3 对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启示

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实践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综上所述,工科院校还应重点建立通识教育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机制制度是一切设想方案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通识教育如果没有合理的教育制度作为保障,那么一些安排很可能将会流于形式和表面[14]。哈工大在大一学生所在的本科生院基础学部设立了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部门,既有行政权力又有研究能力。通识教育研究中心通过调研和与校方各个部门联系,能“调动”一切资源,组织协调各个部门参加到通识教育的开展上来,效果显著。类似哈工大这样的工科院校今后也应完善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开展学生需求调研,尽量按需设置课程。校方继续加强对师资标准的管理,课程设置的管理,考核考评以及课程效果考评机制,对导师制的管理等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要有社会及学校各方的努力与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哈工大为例的工科院校的通识教育应该会取得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寿松.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12-14.

[2] 崔陆军.关于大学中通识教育教学与跨学科科研有机结合的探索[J].科协论坛,2011(7):158-159.

[3] 乔连全,殷小平.中美大学校长纵论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13.

[4] 唐立山.工科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67-69.

[5] 周玉凤,茅健.在通识教育中加强工科院校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J].科教导刊,2010(28):51-52.

[6] 吴新中.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104-107.

[7] 张冲.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他山之石——评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通识课程体系之争[J].复旦教育论坛,2011,9(1):43-46.

[8] 程星.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管理决策与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9.

[9] 于震宇,王莉.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73-74.

[10] 魏丽,闫建平.高校图书馆如何创办读书会和开展读书会活动[J].科技信息,2008(22):624.

[11] 王建华.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27-28.

[12] 张群,张建荣.从社会实践看大学生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2):100-102.

[13] 邱泽瀚.浅析高校社团对大一新生适应高校生活的影响及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158-159.

[14] 郭少琼.关于工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1-12.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实施途径通识教育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窥探数学课堂中面积教学的实施策略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