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2014-04-29 19:45李昊鹏
时代金融 2014年29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

李昊鹏

【摘要】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行为,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本文从绩效评价现状、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方法运用三个方面,分别对有关情况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推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对财政支出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与效果的评价,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笔者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曾长期从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工作。深感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多以任务目标为主,缺乏定量目标的设置。对单位花钱是否节约,节约了多少的问题难以全面解释。现将由此引起的思考阐述如下: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现状

(一)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上各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职能不尽相同,虽然财政部门已逐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提出绩效考核的要求,但具体操作时还存在评价指标设计过粗、操作性不强、指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给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加大了难度。

(二)以主观审视为主,缺乏定量目标设置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还停留在根据单位的年度工作总结和提供的其他资料进行评价,定量评价目标设置较少,共性工作缺少“标准成本”,“重投入、轻效益”的传统观念仍然比较突出。

(三)以任务目标为主,缺乏中间控制设置

我国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特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评价指标多以任务目标为主,较少设置事中评价指标。通俗地说,就是在评价时只关注被评价单位办了多少事,安排的任务是否完成,而较少关注办这些事花了多少钱,效果怎么样。

(四)绩效评价依据不够充分

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政府部门,作为绩效评价对象,其职能工作大部分具有较强的可评估性,他们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及质量、使用公共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等可以形成一套量化的指标,但现在还没有完整科学的评价标准来量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给所属部门和单位下达的任务和目标,导致绩效评价应关注的重点内容即职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依据不够充分。

二、推动建立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一)按照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建议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选择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项目进行项目绩效评价试点,把项目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逐步结合起来,建立项目绩效预算机制;第二,对部门预算“三公”经费中可能涉及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进行评价,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方便财政部门及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内容指标建设;第三,探索财政支出在单位间的横向比较,为绩效评价积累经验;第四,全面推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基础条件后,通过总结经验,逐步把绩效考评延伸到预算,并最终实现绩效预算的目标。

(二)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建立反馈和应用管理

财政部门应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和反馈给预算执行具体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三)积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等第三方评价

对于重大项目,可尝试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绩效评价,引入专家评审,提高审核结论的公信力。一是针对民生等财政支出项目,选取有这方面专长的研究所,借用专家的力量,实行第三方评价,确保开展评价的可行性。二是针对基础建设等工程类项目,要选取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评审评价,规范实施评价的行为,明确实施评价的目标,保证评价的质量。

(四)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会计电算化等已为绩效评价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建议,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信息收集网络和绩效评价数据库,确保绩效评价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系统集中平台,以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三、实务中运用绩效评价方法的探讨

2011年财政部下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五种评价方法對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评价指标设计过粗、操作性不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评价,如公共项目等。例如:职业学校的再就业培训费用,通过调研取得效益较好地区的平均费用水平,再比较本地费用水平,就可直观的分析其支出绩效。但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

(二)比较法

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

(三)因素分析法

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

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如设立财政资金运转支出指标重点控制招待费等“三项经费”的支出,可设定指标的最低标准,如人均人员经费标准、人均公用经费、人均会议费支出、人均汽车比例、会议,培训,招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比重等等。

(五)公众评判法

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合于对公共管理部门和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如充分运用行风热线、行风评议等方式对政府部门打分评判,以确定其财政支出成效。但应用范围有限且有一定模糊性。

四、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评价内容中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标准的合理与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绩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各项绩效指标的评价来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确定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及各项目相适应的预算。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侧重于提供一个基本思路,并引以为玉。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