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4-04-29 00:44谢云天
成才之路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生死观课程内容层面

谢云天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关于死亡的话题,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个体尤其是未成年人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和态度,容易采取极端的言行。在当前,要重视生命教育,开展死亡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死亡教育意图指导个体透过思考人生的终点——死亡来反观整个人生历程,树立敬畏、尊重、珍惜、热爱生命的态度,维护生死尊严、丰富生死智慧、强化生命追求。初中阶段的死亡教育课程应在剖析初中生死亡认知和死亡态度的基础上,根据其身心特点,确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首先,科学认知死亡,理解死亡与生命、个我与生命、群我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于诸如“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会死去?”等问题,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就很可能长时间地纠结其中,内心苦闷、压抑,并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甚至可能违法犯罪。如果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彰显生命的价值。其次,正确认知、理解和死亡相关的事件。从古到今,导致个体死亡的因素有很多。再加上,现在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关于死亡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如果对这些报道不加以及时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对初中生造成消极影响。而且在虚拟网络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死亡事件。这些事件常常混杂在一起,许多初中生难以分辨现实和虚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他们容易模仿“偶像”,容易任意妄为。等到他们误入歧途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方才追悔莫及。最后,增强死亡意识、安全意识以及自救意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应激能力。许多初中生总是认为死亡距离自己太遥远,丧失了应有的死亡意识和时间观念。死亡教育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唤醒并增强初中生的死亡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死亡就在身边、生命短暂而脆弱,唯有珍惜现有的时间、此在的生命,才能无悔一生。要知道,死亡教育“不是教人去死,而是教人去活,而且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2)过程与方法层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初中生感悟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并了解临终者的心路历程,掌握临终关怀和哀伤辅导的方法。虽然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突出,在成年人面前极力表现自己成熟、独立的一面,但他们的心理仍然有着脆弱、孤独的一面。倘若突然遭遇亲友死亡或其他意外事故,容易使初中生蒙上心理阴影。这种心理创伤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伴随终身。在亲人或朋友临终前的时间里,让未成年人懂得如何进行临终关怀尤其是心理关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提升生命质量,丰富生死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深层次的意识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层面的目标是死亡教育课程的终极目标。有生必有死,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死亡观和生命观一体两面,二者共同成为生死观的组成部分。只有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才能将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取向融为一体,才能确立真正意义上的生死观。如果初中生缺乏科学的死亡观,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漠视生命,从而无视生命的价值和珍贵。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1)关于生命循环的课程内容。首先,关于植物的生命循环。许多初中生认为死亡不适用于植物。通过学习,指导初中生了解植物如何完成生命循环,懂得爱护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的道理。其次,关于动物的生命循环。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类息息相关。只有知晓动物生命循环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循环。最后,关于人的生命循环。这部分的内容包括生命的奇迹存在、死亡的意义及价值、个体我和生死、群体我和生死。初中阶段是个体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对个体关于生死问题的追问不加以科学指导,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2)关于生物层面的课程内容。人为什么会死呢?什么是死亡?如何界定死亡?带着这些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之中,一起分析植物、动物的死亡原因及其后果,并对比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状态,对比分析造成植物和动物死亡的不同因素。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学会探究式学习和主动学习。

(3)关于心理层面的课程內容。如果有一天死亡突然降临在自己身上,该怎么办?能平静地离开人世吗?能有尊严地死去吗?如果有一天亲友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该怎么办?能承受得起这个打击吗?每个人都是渴望沟通和理解的,初中生也是如此。初中死亡教育课程学习提倡问题式学习方法,在问题式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初中生关注自我的内心变化,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心理疏导,保持心理健康。

(4)关于社会层面的课程内容。首先,关于自杀、他杀以及安乐死等。目前,青少年自杀事件和犯罪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报道。个别青少年的死亡态度扭曲,生命意识淡薄。通过学习,意在促使初中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以及热爱生命。其次,关于临终关怀、哀伤辅导等。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学习临终关怀和哀伤辅导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帮助临终者安然离世,有助于生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有助于指导初中生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关于丧葬文化、有关死亡的用语等。丧葬文化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缩影。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如果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时势必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关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网络游戏中描写的死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平衡,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现有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网络游戏参差不齐,对死亡的描述或过于美化,过于浪漫,或过于丑化,过于暴力。一些不健康内容的长期存在,势必强烈影响初中生生死观的形成,误导他们的行为。当然,对于优秀的作品,“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透过文学作品的生与死、重逢与离别,可以加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以及探讨的程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认识到这一点,和初中生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生死现象,一起分享如何树立科学的生死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医学院心理学系)

猜你喜欢
生死观课程内容层面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