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鹏 王麟尧 陈超
【摘要】实验室标本学习观测,发现一例各椎体间骨化完全的骶骨呈“C”形,其盆面的生理曲度过大。侧翼较平缓,呈半圆形,骶岬略向前凸;骶脚有明显结节(84.205±1.28﹪),骶脚与骶部距离偏大。经体质测量得知,骶管上口为封闭型,下口呈马蹄型(6.37±0.87%),上缘平对第四骶椎上缘(17.9±0.56﹪),综合分析,该标本为骶骨生理性过曲(11.8%)[1]。
【关键词】骶骨;骨化完全;生理曲度;生理性过曲;体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R322.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07-01
1.在整理解剖室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例骶骨过曲标本。骶骨的发生与发育属先天因素调控,有关骶骨曲度报道资料较少[1],现将观测情况报告如下:
2.材料与方法
标本为疑似成人骶骨,已经充分腐蚀清洁,采用体质人类学非测量观察和马丁仪(±0.1mm)测量等方法,对照《中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3.考察结果:
3.1非测量性观察:
非测量性观察初步确定该标本为骶骨过曲。标本经腐蚀清洁,表面形态结构较完整,各椎体间骨化完全,发现该标本生理曲度过大,在第三愈合线上缘有一凹陷的横纹,直接导致骶骨过曲;观察还发现,骶骨呈“C”形,两侧的耳状面向骶骨中轴弯曲,耳状面下缘平对第三骶前孔上缘。骶管上口为封闭型,下口呈马蹄型(6.37±0.87%),上缘平对第四骶椎上缘(17.9±0.56﹪);观察发现侧翼较平缓,呈半圆形,骶岬略向前凸;骶脚有明显结节(84.205±1.28﹪),骶脚与骶部距离偏大。根据以上考察结果分析,该标本为骶骨生理性过曲(11.8%)[2]。3.2体质测量
采用马丁仪对骶骨径线、骶后孔、骶管裂孔与骶椎融合线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见下表。
3.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骶椎为人体上下半身运动力学的转换交接处,是生物力学中,上半身重力向两下肢延伸的部位,从解剖学上看,此处对人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骶骨的异常常腰痛或脚痛,因此可认为骶骨生理性过曲与腰腿痛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3]。本例标本考察報道对与临床腰椎疾病的诊断、病案分析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世欲.骶骨的畸形变异.解剖学报.1957,2(1):75-85
[2]谭福泉.腰椎骶化与88例腰痛的临床分析.中国骨伤.2001,14(1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