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经营风险形成机理前瞻性研究

2014-04-29 21:01吕麟程
时代金融 2014年29期
关键词:民营银行机理

【摘要】鼓励民间资本,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方式进入到金融服务行业当中,成为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重要举措。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有67家民营银行报批获得批准,民营银行蓄势待发。但未来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本文利用经济学、公司金融学理论分析民营银行经营风险形成机理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为相关决策单位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营银行 主体缺陷 客体缺陷 风险传递 机理

一、引言

2013年出现的“钱荒”表明,规范民间资本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14年67家民营银行资格获得批准,意味着民营银行的设立已经是大势所趋。显然民營银行的出现,对于增强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更好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意识到,民营银行在未来经营当中将面临诸多风险,本文结合我国民营银行成立的具体背景,对民营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以期为将来民营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主体缺陷与风险内生机制

从本质来看,民营银行在性质上属于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其发展空间受到其他同类以及类似机构的挤压,而自身又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民营银行的风险生成体现出更强的内生性,具体表现在:

(一)资本约束与抗风险能力弱

民营银行大多属于地方性的民营企业集团出资设立的,因此受到严格的融资约束,缺乏足够的资本金成为民营银行发展的瓶颈之一。吸收和放贷能力有限,使得民营企业一般不能跨区域经营,由于业务范围受到自身能力和制度的限制,导致民营银行很难在本区域内获得足够的“营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受到严重挑战。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其承担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同时民营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受到限制,根据《关于民营银行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民营银行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民营银行应接受社会监督,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融资。民营银行容易受到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民营银行风险补偿措施如果无法起到及时的作用,由于资产规模较小,无法通过多样化存贷方式和组合来有效的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从而导致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管理能力与风险分散能力差

民营银行由于在成立之初,各种机构和配套措施并不完善,再加上内部风险管理团队能力有限,因此容易受到各种风险的侵蚀。同时民营银行的风险分散能力十分有限,原因是民营银行的存贷对象和客户大多是同区域内的,虽然同区域内对服务对象的资信情况和信息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服务半径过小,一旦爆发风险,其聚集性也很强,风险分散能力有限,而当民营银行遭遇违约和信用风险时可能由于无法承受资金压力而导致无法持续经营下去,因为风险分散能力差,成为民营银行风险生成的一种反作用机制。

中小微企业是民营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微企业自身的资信、履约能力、信用状况等对民营银行风险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民营银行服务对象大多是融资能力不强、信用意识和履约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或者一些个体户等。因此对于民营银行来说,服务对象普遍存在着巨大的违约风险,一般这些服务对象无法及时的偿还贷款,极有可能给民营银行带来金融风险。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银行普遍缺乏优质客户,因此加强对服务对象的管理是控制民营银行风险外生的重要内容。贷款合同管理是民营银行实现利润控制风险,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贷款合同是民营银行、被服务对象融资关系正式形成多的具体体现,贷款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责任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由于被服务对象需求有所差异,因此贷款合同在内容上也表现出差异性,根据合同民营银行在其中承担的义务和权利也有所变化,从而给民营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三)经营机制不完善,盈利模式面临瓶颈

民营银行在成立之初,普遍被认为是为了创建一个融资平台,以便于为大股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创造利润是民营银行唯一的目标,但是由于民营银行在创业初期,普遍缺乏经营经验,对未来经营更缺乏战略性,容易产生各种风险。一方面是操作风险,金融操作风险和银行的经营政策,战略内容密切相关,操作风险的形成不但与系统、制度、人员道德息息相关,同时与银行本身的经营模式也具有密切联系。操作风险对于未来即将成立的民生银行构成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盈利模式问题。如何盈利是民营银行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无法盈利,那么民营银行就会倒闭。如果民营银行按照国有四大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盈利模式进行业务开展,显然由于存在金融垄断和制度管制,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将会十分艰难。

三、客体缺陷与风险外生机制

(一)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包含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民营银行一些政策规定,例如关于资本金、服务对象、风险定价水平等,都可能对民营银行带来一些影响。政策经济环境属于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政策调整和变动对社会中的一些个体、组织以及单位都会产生影响。民营银行属于金融市场当中,从事资金融机构,由于自身从事业务和金融市场的特征,更容易受到政策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往往与货币政策、金融政策有关,因此民营银行作为一个微观层面的因子,比较容易受到政府金融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发展变化对于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其生死存亡。例如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颁发政策鼓励民营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而广大中小微企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也积极性的向民营银行寻求资金支持,但是中小微企业毕竟还款能力、信誉度以及经营情况各异,如果这些中小微企业未来发展出现异常情况,其自身风险必然转嫁到民营银行,给民营银行带来更大损失。政策调整将影响民营银行业务开展的范围和发展,而且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还会为政府进行行政干预,提供“支持”,民营银行更容易受到行政干预,而无法控制一些外在风险。

(二)面临国有银行及互联网金融双重夹击

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及股份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硬件建设,相比于民营银行都具有绝对优势。民营银行的设立后,虽然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小微企业,但是仍然要面临国有银行的竞争。相比较于国有银行,民营企业吸存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度都处于劣势,这对民营银行的发展造成重大挑战。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淘宝网成立的天弘基金开启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互联网金融具有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各项制度、协议的不断完善,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相比于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从本质来看,仍然是基于傳统银行经营模式(利息差模式),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显然民营银行还没有做好准备。

(三)面临理财文化与“消费习惯”的挑战

理财文化对于民营银行造成一定挑战,举例来说,老百姓存钱第一选择一般都会存到国有银行,而不是选择民营银行。选择理财产品,同样可能如此。这对于同样需要依靠大量存款,维持经营发展的民营银行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中国人传统理财文化与消费习惯很难再短时间内改变,未来大量揽存可能成为民营银行需要面临的艰难任务。此外,人们对于民营银行的认可度、接受程度、信誉度普遍抱有怀疑,这对民营银行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开拓中间业务造成更大困难,势必会压缩民营银行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势下,一旦民营银行面临融资约束,同时又无法进行盈利模式创新,显然未来如何生存,成为民营银行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四、民营银行风险传递与形成机理

(一)民营银行与中小微企业间的风险突变型传递

民营银行与中小微企业之间风险传递,属于突变类型。这是民营银行风险传递的主要类型,中小微企业与民营银行风险传递是由于中小微企业角色变化所造成的,中小微企业自身资源不足,在获得贷款后,其外在的资信能力有所提高,外部对其信贷风险也有可能降低,即资金的获得,使中小微企业可能从一个资信不太良好的企业变化为资信能力比较高的企业,从而掩盖了企业真实风险。被掩盖的风险成为民营银行主要风险来源,中小微企业在经营上以及其他方面出现的问题,都将将这些风险风险转移到民营银行,例如中小微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导致无力还款,民营银行必须承担这种风险,这种风险突发性,往往是民营银行无法控制和预料的。

(二)民营银行之间的风险衰减型传递

民营银行与银行间也存在风险传递,它们之间的风险传递往往可能属于风险衰减型,原因在于银行与民营银行之间的风险传递,并非是直接的,而是中小微企业无法偿还贷款之后。或者出现“钱荒”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需要通过银行间拆借来获得资金,根据数据统计,2013年在出现“钱荒”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竟然高达13.44%。较高的资本成本,使得民营银行风险传递呈现波动性特征,如果民营银行无法提高资金安全性,那么这种传递衰减程度可能要受到很大影响。从本质来看,民营银行间存在的风险传递关系是,贷款风险由民营银行给予合力的分散和消化,贷款风险在传递过程中成衰减型状态。民营银行间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即民营银行往往由于自身资产、信息以及其他情况在贷款对象、银行间的博弈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如果贷款或信用风险爆发,必然会直接或间接的传递到民营银行。

(三)向系统以外的风险突变型传递

如果民营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之间形成的风险传递无法在内部消化和吸收,那么这种风险就会向外部传递和扩散,从而有可能给外部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如果中小微企业无力偿还贷款,风险传递到民营银行,但是民营银行财务状况依然不佳,也无法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那么银行就面临坏账的风险,但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银行自身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可能会减少对外贷款或者采取其他经营方式,从而改变外部的融资环境,对宏观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民营银行风险形成机理

民营银行风险可以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生成机理上看,民营银行面临的外部经济法律环境是民营银行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根据前文分析,主体缺陷和客体缺陷是民营银行风险形成的主要动因,结合民营银行经营特点,根据相关理论,民营银行风险生成机理可以用图1来进行具体说明。

图1 民营银行经营风险形成机理

从图1可以发现,民营银行风险形成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缺陷导致内生型风险(主要包括资本约束、操作风险、贷款风险等);二是客体缺陷产生外生型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等);三是主体缺陷生成风险与客体缺陷生成风险通过风险载体、风险节点传递,又形成其他类型风险,同时弱化和强化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例如民营银行、中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用风险,一旦中小微企业恶意骗贷,那么这种风险会以突变形式传递到民营银行,从而引爆信用风险,带来突发性的现实压力和打击,对民营银行未来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以上民营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

五、结论

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实现市场的充分竞争,更好的规范民间资本,是民营银行成立的具体经济背景。未来民营银行在经营与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根据民营银行自身条件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其经营风险形成的机理,对于民营银行做好准备工作,更好的规避和控制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保福.关联企业制度与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监管[J].金融论坛,2010(10):4-9.

[2]张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四策[J].经营与管理,2011(11):24-30.

[3]中央党校省部班课题组.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所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J].理论前沿,2009:(5):5-7.

[4]周敏.基于风险管理的我国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课题(12SYB-019)。

作者简介:吕麟程(1990-),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民营银行机理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利率市场化下的民营银行发展探究
邢台民营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分析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缺陷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球形ADN的吸湿机理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