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彬
摘 要:如何让教学更有效?如何让课堂更高效?通过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也已成为所有教育管理者、所有学校,以及所有教师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与用的关系;实与效的关系
2010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课改模式年”,此年伊始,在中国教育报等众多权威媒体的推动下,许多课改名校跨越空间,浮出水面,以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为代表的九个学校,以其在高效课堂上的改革和颠覆,形成了著名的“九大高效范式名校”。而昌乐二中因其改革涉及课改的深水区——高中教育,且效果显著而备受关注。
在这股教育的浪潮中,2013年我市教育局顺势而上,先后组织各校校长、教导主任、高中骨干教师分批多次远赴山东向昌乐二中学习,以“生命在场”的形式感受该校“271”课堂模式,问道高效课堂,我市教育的高效课堂改革集结号已经吹响,怀揣教育改革沉甸甸的希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员,在行动之际,有必要从宏观上注意理清两点关系。
一、“学”与“用”的关系
学以致用,学而能用,是一切学习者学习的初衷。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说 “学其者死,用其者活。”在教育改革已成为普识的今天,在对其他名校成功经验学习、体验、借鉴的同时,不能忽略任何成功的范例都深深扎根于其特定的现实土壤,有着其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有着其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信仰、有着唯一的师生素养、习惯结构。正如许多名师的经典课堂我们看着精彩,但囿于我们自己的学养、结构,以及由于学生的不同,很多时候只有心向往之而难以企及,不能完全复制。
在“生命在场”的形式感受昌乐二中“271”课堂模式,在激动地仰望之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静心思考自己现有的教育积淀和现状,其次,深入思考在“学“后,如何化而为“用”的问题。只有用拿来主义的眼光去鉴别、去学习、去借鉴,取其精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纵观几大课改名校的成功亮点,无独有偶地都体现了这点。从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271”的譜系中,不难发现其中的类似“母子”式的剪不断的血缘式的脐带关系。它们都体现在对学的关注的同时,对前者进行“活学活用“的改良基础上完成超越,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正所谓校与校不同,花有多样红。
二、“实”与“效”的关系
追求实效,追求高效,是我们任何工作的期望。但在我看来,“实”是做事的过程,强调过程中的态度和行动,而“效”是做事的结果。我们深知: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农业,教育是生长,它既是技术,更是艺术,在教育中,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扎实,才会有终点的实效和高效,这是一个简单易明的道理。
课改在全国展开已有10多个年头,改革已成为标新立异的标签。经历了许多课改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感受到许多课堂貌似充满了激情与活力,然而静心观之,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的倾向,往往是课上学生热热闹闹,但实质却是“浮华背后什么也没有”的困顿和迷惑,学生未能形成课前课后的情意落差,学生沦为教师展现自我的道具,课堂的实效性极差。这样的课堂改革只是披着高效课改的华丽外衣的表演而已,因其不实,故而低效,许多课堂是打着改革外衣的“旧调重弹”,是对高效课堂改革的异化,应力戒之。
纵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在改革之初,面对教师的观念转变,都是强化行动的执行力,以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推行,实行“三化”理论,要求教师先“僵化”接受,再“固化”运用,后“优化”改良,其改革的意向是实在的;在改革中对导学案的使用如何高效的问题中,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化,规定了全校集体备课的时段;强化了集体备课的程序,制度性要求严格按照“集体研讨—分工主备—讨论定稿—审核印制—个人复备”操作;要求备课格式规范化和问题设计层次化,按照识记类、理解类、运用类、拓展类四个层次进行设计,有效地将制度转化为行为,他们的主题教研是实在的;在具体的课堂中,无论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模式,都是朴素地围绕“自学—展示—反馈”三个“高效课堂”的环节进行的,有别的只是时间上的分配不同而已,而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是否合格的标准实在地推行。参观学习的教师以百万计,相信每一个亲历现场的学习观摩者,都能实在而明确感受到他们的课堂的确是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学堂”,而非教师的“讲堂”。这样的课堂是朴素的,是实在的,唯其有实之因方能得高效之果。艾默生说:“当你坚定地朝着一个特定目标前进时,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让我们感慨的是,这些课改名校他们的文化积淀、师生素养也许不如我们,但他们能将简单的教育教学理论,实实在在地践行,故而成就了他们今日的神话式的辉煌。我们怀揣着改革的梦想上路,有着后来者居上的勇气和决心,唯有怀着一份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在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细节上少几分浮躁,多几分实在参与和切实落实,最终才能多收获几分实效。教育改革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更需要实干家,此言非虚。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汉中学实验学校)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