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体会

2014-04-29 01:20揭毅张强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临床体会

揭毅 张强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治疗、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0例,经内科治疗后共13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检出颅内动脉瘤117例,共有80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治疗组),33例患者行手术夹闭治疗(手术夹闭组),4例未予动脉瘤治疗(保守治疗组),取得较好治疗效果。通过对血管内治疗组、手术夹闭组及保守治疗组病例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比较,评价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影响。结论:针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病因行血管内造影并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病情,并行出血病因治疗,能明显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并降低因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所致的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23-01

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78例,女72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1岁;首次出血135例,第2次出血15例;3例入院后首次出血,住院期间再次出血;入院时Hunt-Hess分级 1级139例, 2级8例, 3级2例, 4级1例。本组140例行急性头颅CT扫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头颅CT阴性患者经腰穿检查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130例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117例颅内动脉瘤,其中5例为双侧颈内动脉瘤动脉镜像动脉瘤,前交通30个,颈内动脉瘤59个,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12个,基底动脉动脉瘤10个。宽颈动脉瘤19例,窄颈动脉瘤98例。80例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技术65例,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性技术栓塞治疗3例,支架辅助瘤颈重塑性技术治疗5例,双微导管技术治疗2例。

2、治疗方法:

80例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在48小时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0例,1周内治疗50例,一周后血管内栓塞治疗9例。术前按内科治疗蛛网膜下潜出血的原则给予亚冬眠、脱水、抗纤溶,调整血压、抑制血管痉挛等处理,均采取全身麻醉,对于支架辅助栓塞患者,术前48小时给予拜阿司匹林片200mg及波立维片150mg口服处理。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接高压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导引导管,将导引导管头端置于病变血管合理位置后,造影及三维成像确定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选择最佳工作角度,在路图指引下,经导引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头端置于动脉瘤内,对于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或支架重塑瘤颈,选合适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在弹簧圈成篮较好情况下,解脱弹簧圈后并复查造影,反复给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至达到血管内完全栓塞,撤出各级导管后常规行相应血管标准正侧位及工作位造影,确保载瘤动脉通畅,远端血管未见缺血性并发症。术后停止血药 ,继续给予抑制血管痉挛、扩容、置换脑脊液等治疗。33例患者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例患者因经济

原因未给予栓塞治疗,同其余33例未行造影检查患者一样,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

3、结果分析:

80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影像学标准达到血管内完全栓塞,75例临床治愈,3例因血管痉挛至脑梗死遗留神经功能不全后遗症,2例因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33例手术夹闭动脉瘤患者中,10例临床治愈,发生因手术损伤脑组织及脑梗死遗留神经功能不全后遗症20例,3例患者手术中死亡。37例保守治疗组中临床治愈6例,神经功能不全发生12例,因再出血死亡20例。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总数的10%,占脑出血的20%[1-2]。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是颅内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其死亡率可达50%左右,因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而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其并发症如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发生率高,其中再出血对患者生命威胁较严重,多为颅内动脈瘤破裂出血所致,因此尽快寻找病因显得较为迫切。脑血管造影作为目前脑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指标”[3],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根本病因的检出显得越来越重要,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能有效的降低再出血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随着目前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认为在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医院内,脑血管造影应视为常规检查,对于因介入技术开展条件限制的情况,应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转上级医院进行。目前神经介入技术日益成熟,血管内治疗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在本文3组患者中,血管内治疗组和传统的手术夹闭组及保守治疗组比较,患者死亡率降低,临床置于治愈率高,患者出现因开颅至脑组织损伤几率低,再栓塞治疗后,逐步开展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在保证脑脊液容量的同时,可分批分量的减少颅内积血及血管活性物质(4),因而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的情况。血管内检查和治疗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基层医院的重视,由县级及以下医院转入我院行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随着广大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加深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死、致残疾会越来越低,从而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

参考文献

[1]Fish CM,Kistler JP ,Dauid JM ,etal Relation of Celebral Vasospasm to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visualized by computerize d tomographics canning [J] Neurgery, 1980 6(1):1-9.

[2]饶明俐, 林世和 脑血管疾病 [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3]刘 鸣 ,谢鹏。神经内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3

[4]兰心强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疾病杂志,2006,14(6):467-468

猜你喜欢
临床体会
脑梗塞后遗症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
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小青龙汤治“噎”方证浅析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手术的护理
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体会
17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体会
蒙医复方治疗痛经32例临床体会
早期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54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