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解决问题”不成问题

2014-04-29 14:29黄小平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应用题教学新教材

黄小平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新教材“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探索其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客观(教材内容的安排)和主观(教学观念)两方面,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如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良经验,强调数量关系教学等方法来改善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教材;解决问题;应用题教学;数量关系

一、直面问题

笔者教学新教材已有多年,深切感受到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是学的兴趣浓厚。以下是笔者这学期收集的案例。

案例:解决问题

1.一个花坛长20米,是宽的2倍,沿花坛走一圈,至少要走多少米?

生:20×2=40(米) (40+20)×2=120(米)

这是一倍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看到倍就用乘法。因为新教材中没有提到一倍数,倍数等概念,学生对于这样的数量关系很模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又如何解决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新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二、解剖问题

1.客观原因

新教材不再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是把它融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领域中,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因此,这部分内容散落在各知识点中,并不像旧教材那样有一系列典型的模式和完整的单元能让学生相对集中地反复认识、操练和强化。

2.主观原因

(1)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认识偏差,导致“为应用而应用”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主线。这种学习活动应该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样一个过程。笔者听过许多老师的课,发现一种现象,恰恰是“建立模型”这个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弱化”甚至被忽视了。这就导致了从“生活情境”直接进入“应用”。出现了表面上“热烈”“为应用而应用”的场面。

(2)刻意回避应用题教学的传统经验

课改以后,“传统”成了批判的对象。一说“传统的”就是绝对的错误,新理念与旧经验之被人对立起来。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唯恐别人说自己“理念不新,因循守旧,穿新鞋走旧路”。于是,教学上一味追新求变,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必然是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

三、解决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面对不同的情景时,要求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景隐含的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

2.给数量关系一席之地

应用题无非是给出一些已知量,要求某个未知量。而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所以,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重点。

(1)利用运算意义的建立,感知基本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不是等出现了要解决的问题时才进行渗透,而是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意义的建立过程中就应开始渗透。

(2)增加对比梳理,构建数量关系的策略性

新課程理念下的“解决问题”教学已经不要求学生规范地表述书数量关系。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对方法进行归纳。此时,学生不一定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但至少在思维层面对能用乘法解决的相关问题的实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是整个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应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整合优良传统经验,优化新教材“解决问题”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认识世界,主动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谢勇.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学研究,2008(2):21.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二小)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应用题教学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等待·自主·探究
浅论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