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摘 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传播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相处的一条主要渠道。在历史课堂上提问要遵循针对性、准确性、新颖性、层次性、整体性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为实现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堂提问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提问方法;课堂提问尝试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传播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相处的一条主要渠道。巧妙地、科学地利用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滞后的传统模式,比如,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存在问题过于简单,回答“是、否”或“对、错”等;问题过于复杂困难,不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根本不懂,无从下手作答等。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本人就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分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明确一定的原则,不可背离科学规律去主观想象、随意发挥,信口乱问,否则弄巧成拙,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历史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准确性
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习的重点问题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提问题应环环相扣、明确简练,切忌模糊不清,歧路亡羊。
2.新颖性
如果设置问题新颖,就会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就会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3.层次性
提问的深度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历史事实、概念等低层次认识问题的答案信息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深度的设问,分别由好中差学生回答,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整体性
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要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设置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善于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技巧直接表现在提问方法的运用上,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提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判断型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如:君主的权力是神赋予的,是不是这样的呢?)
2.叙述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或什么是”“怎么样”等问句。(如:什么是一国两制?)
3.评价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你如何评价……”(如:你如何评价唐太宗?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4.运用型的提问
这是指对拟定的历史情境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如果……你该怎么办”等问句。(如:如果你是新闻记者,你会怎样向观众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四点尝试
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合作、自主、探究,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也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且把它带进了历史学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1.课堂提问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应和积极思索,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必修Ⅰ第八单元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教学中,我导入新课时展示了以下材料:在20世纪末的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伟人”。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然后提问:“马克思这个反资本主义的头号斗士为什么在这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國家受到如此的推崇?”这一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造成他们的认知失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2.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
所提的问题太难和太容易都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过于高深,脱离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学生因担心无法回答,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而失去思考和回答的兴趣;太易的问题学生则会因轻而易举就能回答而懒于思考。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老师们总是喜欢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你会怎么做?”问题的设计不是不好,只是让学生无从下手,毕竟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有限。针对这样的情况,把问题设计的起点定在学生现有的一些常识上,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因此,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来设计问题,问题就简单多了。问题设计如下:
问题一: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父母手中的支票、存折无法兑现,你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
问题二:如果你父母失业了,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不愿意接受简单的救济,你希望政府怎样做既兼顾他们的尊严又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问题三:如果你家是农民,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
问题四:如果你是小工厂的老板,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
3.选择开放性的问题
课堂提问时设计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思考和分析问题,问题的答案就不同,这种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多方寻求问题答案。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指教师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根据所学习到的历史阶段和时期,创设当时的情况,假设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如果自己处在当时的情况,是当时的历史人物,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决策,这种创设情境就会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其中进行思考,如在讲授西安事变这个事件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①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大量中国共产党人;②南京国民党内部分成两派:亲日派何应钦等极力主张“讨伐”张、杨,炸平西安;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等反对“讨伐”,力主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③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乘西安事变之机,扩大中国内战。我请学生扮演当时各派别历史人物,请他们回答应怎样面对混乱的政局、如何处理蒋介石。通过创设此类情境,学生往往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思考和回答问题中去,都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策略、技能的培养,是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掌握并经常应用这种技能的教师和学生,必能从容不迫、积极自信地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1]张莲英.课堂教学实效例谈.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2).
[2]欧艳珍.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3]田军玲.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河南教育,2006(12).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