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敏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的发展靠具有专业化的教师。所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成为学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当多的民办中小学由于办学规模或经营策略等原因,并不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要在当今激烈残酷的教育竞争中站稳脚根,确保学校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就必须要注重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就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本文从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普通中小学教师对专业化认识的偏差,特别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五个方面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伴随教师专业化成长等作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专业化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06-02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比较复杂的专门培养人的职业,它不仅要求其从业者具有远比一般人更为丰富和厚实的多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学科知识,作为自己实施教育教学的原材料,而且更需要从业者掌握一般社会成员不需要或不必系统了解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规律。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
虽然当下新课改在全国的形势如火如荼,但对于专业发展来说仍有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重传统,轻创新,专业能力不高;教师培训只注重教师的学历提高,而教育教学实践和适应新课程的技能培训却偏少,特别是课堂教学上校本培训的有实效性教学实践更是少之又少;教师的专业意识低制约着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提高等等。一组教师专业化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职业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而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专业的仅占3.1%。越是发达地区教师的事业感越强,越是贫困地区教师的职业感越强,在民办学校能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一项神圣事业的人,则为数更少,那么能具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老师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作为现代教师,就是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然而这样的理念往往不被从教者接受,这是教师不善于学习,不适应时代潮流的表现。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不在学習中提升教育教学智慧和生命质量,则一定会被新的教育大环境所淘汰。教育工作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发生深刻变化的生存环境。不能再以惟我独尊、知识权威的角色去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尊重。商量、研究、探讨的口吻不仅不会使教师威信扫地,谦和文明、善于倾听、积极建构活跃的集体思维的教师更能获得学生的依赖与尊重。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想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屑、不肯、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校本教研常规,提升教师专业化意识
调查发现: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但专业知识能力、教育教学理论能比较了解、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的教师仅占大约百分之五十;能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大约占百分之三十;在教科研方面,好多老师对科研有一种畏难情绪,部分年轻教师对科研了解甚少,对课题研究更是觉得无从下手。
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首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校本教研为常规,在全体教师中紧紧抓住一个“学”字,以每周三晚上的自习做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课堂,鼓励骨干教师为其它教师上示范课、展示课;鼓励同一教研组内的教师为全校教师上优质课;鼓励老教师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其他教师能够突出一个“研”字,实现一个“创”字,同时通过论文评比、案例分析等活动剖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师成长过程,提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思想的经验成果,得出教师健康成长的规律,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健康成长,缩短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时间。这样把对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对教育问题的研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从学习中体悟,从合作探究中发现教育教学规律,从集体讨论中修炼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抓好反思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反思的内容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对教学活动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关系即合作精神的反思、对自己思考与学习方式的反思等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那种传统的教学回顾与总结截然不同。课前反思是预设,预先设想教学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具有前瞻性;课中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调控,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学设计仅仅是设计,而教学实施应根据课堂现状作最佳化的调整,具有现实性;课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具有批判性,可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和教研水平。教学反思不仅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以适应新课改的实施。
我们在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中,特别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把在课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收获都记录下来,在这点点滴滴的字里行间,有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与感受,或者行动研究过程中反思的心路,有自己喜悦的结果和心得……。这些朴素真实的文字,不仅使教师个人的思考和认识更清晰化条理化,而且有益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对教育本质比较系统的深刻认识。教学日记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教学反思性视角来看,教师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具有同源性,即便是在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也蕴涵着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学日记就是要让我们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教学日记的内容如下:记成功做法、记失败之处、记学生见解、记学生事件、记学习心得、记名言警句等等,从而形成人人有反思,课课有反思的良好局面。
反思是教师成长中的一剂良方,反思自己,反思别人的教育行为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必然环节。然而教师心目中坚守的错误教学观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飞跃的。所以说,教育工作中仅有反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积极的认同感与努力改变。然而改变又是相当困难的,类似让一个一生吝啬节俭的人从有钱的邻居却舍不得拿出钱来看病最后因病去世这个道理中汲取教训一样,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因为给别人的震撼再强烈也难以触动自己的心灵,除非这个人本人受到强烈的震撼。然而当震撼发生到每一个教师个体的时候,或许我们就已受到了无法弥补的损伤。
没有改变的教学行为充其量是一种教学经历。只有在教学行为与教学结果之间建立联系,并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反思。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多一些触动心灵的真切反思,少一些不及痛痒的泛泛之谈,只有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了发生明显的改变,并保证不再重复类似错误的时候,教师才算真正积累了教学经验,才能可能获得自主的成长与进步。
四、多种教研形式,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对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上课中偶发事件应变和处理能力、对教材深刻理解与剖析能力无不在教学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教师只能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只有主体亲身实践,学习才会发生。课堂改革实验中,我们积极为教师搭建课堂教学、讲座等实践舞台,同学科教研组每周定期由组内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围绕专题搞讲座等,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专业化水平。
以精彩的课堂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个优秀的教师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练就出来的。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教育发展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则要练就课堂教学的真实本领。
以专题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这里所说的教学研讨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还可以是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法等。研讨交流的对象可以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是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可以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研讨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谈话,可以选择书面语言,或者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开展学习式教研、专题式研讨、活动式研讨,也可以是课题式研究等方式。通过教学常规研究、教学问题研究、新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四个层次的研讨活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五、教師集体合作,伴随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种全新的合作交流工作方式应运而生。我们着力进行跨学科教师集体合作备课的教研活动,以教科研团队合作的方式改变了教师群体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整体合作教学能力,通过说教材、叙事、研讨、评析等方式展开倾向性对话,以合作互动的方式达到真诚与智慧的交流与进步。选择形式活泼、方式灵活的主题沙龙模式,是教师合作教学中的一种较前卫的活动模式,它既可以是同一学科内教师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教师的聚会。这是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是教师合作探讨新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自由空间。大家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倾吐教学困惑,达到交流、反思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而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则可以使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单纯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脱离专业理论学习的经验总结都不可能真正促进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教师提供专业理论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如我校固定的校本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与总结,又比如我校规定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每周组内必须向校园网“教育科研”栏目投稿发表。如此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结合实践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只有这两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任何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在犯错、认错、改错、提升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而成长进步的。开放的教育生活对教师的要求也必须是开放的。开放意味着敞开,意味着对多样性意见和文化的认可和接纳。特别是教师的成长进步更需要一种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合作与交流。
当前的教育教学研究之所以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大家都不愿意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的缺点错误,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慎造成与同事的隔阂。特别是被评价者更喜欢听一些赞扬恭维的空话,当同事有不同见解或指出自己的错误时不自觉地都要及时地去辩解。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每天都是很努力的,赞扬的言语氛围能够促进人的自信与成长,然而不经历风雨的雄鹰永远不会锻造出过硬的翅膀。
“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发生”。 一棵树长了多余的枝杈,只有及时修剪,才能长成栋梁之材;一个人有了缺点和毛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诚恳地接受批评,才能清除身上的污垢。虚心的接受、潜心地思考、及时的改进不仅是一种胸怀和境界,更是一种成就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更多地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故而,真诚、合作、交流可以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高华程.新世纪呼唤教师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2-12-19(8)
[2]霍 庆.突破阻碍教师成长的八大瓶颈[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5)
[3]李守华.县级教研室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干预途径的研究[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38359fd941ea76e58fa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