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丽
摘 要:本文对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归纳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归纳思维能力。教学中还采用了准确、恰当、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归纳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 归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70-002
归纳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对原始资料进行区别和分类,通过推理、概括、归纳,产生概念,从而发生学生思维技巧的教学形式。专家认为,学生这种分析信息、产生概念的能力,是人类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思维技能,人的其他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由此可以看出归纳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归纳教学的优点在于使學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如何去探究,探究过程中培养怎样的意志,如何才能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出科学概念或自然规律,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探究能力。而科学学科正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在科学教学目标中要求应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勇于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在情感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因此归纳教学是适用于科学教学的,而且是促进科学教学的。成功的归纳教学有个关键点,即建立合作性的环镜,归纳教学最好发生在合作性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能够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新一轮课改下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性的环境,它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引发各个教学层面的变革,是教师为学生营造的一种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环境。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归纳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方法的研究
1.归纳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分工组员角色。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态度的好差、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以四人为一小组,讲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组内其他成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优势互补、各尽其才,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明确分工和职责,这是促进小组成员有效交流的保证。在小组中,我要求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角色:“小组长”要有良好组织能力,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能够在小组里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资料员”负责发放、整理、收集、保管小组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发言人”要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合作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在明确角色之后,不能让某学生长时间地扮演这一角色,完成单一的任务,这样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疲劳和能力上的单一。所以教师要经常地让同一小组的几位成员置换角色,尝试在小组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无效的形式主义。有关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于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概念以及思维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有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的归纳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增强。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1)难度严把关。内容的选择、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如果过难会出现合作不主动、冷场现象;反之,过于简单则无疑是浪费时间,既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归纳思维能力的目的,又会损害同学们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中内容的选择、任务的设置应具有生活化、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同时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下果子”。(2)情趣多思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1.3教师的角色定位、灵活调控。在小组合作下的归纳教学中,教师准确的角色定位、有效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1.3.1角色定位。教师是合作者,深入小组,切切实实地“凑热闹”;教师是观察员,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焦点、认知程度;教师是引导者,根据学生表现,相机点拨和排难;教师是调度员,根据分析判断、反思、提炼,调控合作学习过程。
1.3.2灵活调控。①目标调控:密切注意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调整、修正目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更好地合作。②内容调控: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组间巡视,了解情况,给“吃不了”的学生指导、点拨,对“吃不饱”的学生加以激励、引创。③进程调控:教师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活动,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引导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话题。④师生共同调控:教师要及时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和激励措施,发现学生思维的碰撞、合作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深层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1.4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4.1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一种敢想、敢做、敢说的良好习惯。
1.4.2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学生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2.归纳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合乎学生经验的具体材料,如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以及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得到丰富的信息。信息是思维的原料,原料越丰富,思维加工越容易有效地进行。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后,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然后全班互相交流第一手的信息,使个人信息变成集体信息,也使集体信息变成个人信息。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以后,教师可及时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思维的方法进行加工。首先是分析,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进行分解,再一一加以考察。考察的过程中可以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把相同的进行分类,在归纳的基础上抽取共同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加以概括,形成科学概念,得出正确结论。在此,教师引导学生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把隐性思维变成显性思维,把无声思维变成有声思维,使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当然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教学活动就可以培养的,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益终身。
3.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3.1第一阶段:概念形成阶段。本阶段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中都需要给学生布置任务,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并且还要把教学活动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与学生特定类型的活动相对应的。例如,当教师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时,这个问题便会诱使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看到的许多事物,当教师问:“在这许多事物中,哪些可以合在一起?”的时候,學生则可能把所列举出来的事物分成不同的组;而问题“我们应当怎样称呼这些不同的组?”则会使学生对这些小组分别命名或区分类别。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必须提供学生具体的信息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这些信息材料必须是最基本的,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这些信息材料对于学生要思考的问题还必须是比较全面和周到的。
概念的形成这一策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信息的处理来形成概念,要求学生给资料分组,这一活动要求学生改变或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形成概念,以便以后用于处理所遇到的新信息。
概念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加工信息扩充原有概念体系的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处理信息并获得新概念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2第二阶段:诠释资料阶段。本阶段是以解释、概括和推理的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概括资料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具有分辨资料的能力。进行推论实际上是依据资料的内在联系推断因果关系。同概念形成阶段一样,资料的诠释也是由教师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来进行的。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述结论,结论要在学生观察,比较及归纳以后,由学生说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动态,看一看多数学生是否已经能够得出结论,或者在教师的指点下得出结论。
在诠释资料阶段,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依据资料的内在联系推断因果关系,进行推理概括的。
3.3第三阶段:应用原理阶段。本阶段是应用所获得的原理、结论或已知条件来解释现象或做出推测。本阶段是以前两个阶段为前提的。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既可以巩固和深化知识,又能培养探索能力,而且学生发现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同时,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会获得成功感,这将进一步引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这三个阶段引导学生从概念形成阶段进入到资料诠释阶段,再进入应用原理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求学生扩展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
归纳教学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合作性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运用的,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除了要对整个教学的进程进行控制外,还要运用恰当的启发性问题,把握住每一阶段的适当时机,以合适的顺序和时间带领学生从教学的上一阶段过渡到下一阶段。在阶段过渡中不宜耗时过长,否则会错失良机并影响学生的兴趣。
4.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的评价方式
有怎样的评价机制,便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方式。为此,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应当有其特点,准确、恰当、有效的评价便显得格外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的评价要对学生学习小组的群体和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应包括:第一,学习态度。包括学习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第二,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有效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归纳思维习惯和个性品质的能力等。第三,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等。
科学的评价制度追求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分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下归纳教学的评价应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由激励个人向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转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向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情感、态度、能力、思维习惯的生成相结合,由教师是评价主体向学生充当评价主体转移,建立多元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体系。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归纳思维习惯。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下的归纳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探索活动。随着归纳教学的进行,学生会学会如何建构和运用信息,会越来越擅长通过思考来学习,会不断增长学习的智慧。通过归纳教学,学生逐步学会发掘书本或教师提供的信息源,并能运用它们的内容去验证某种观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面对面地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增强了人际交往,既展示了自我,又分享到了同伴的观点,体验到了同伴的奉献。学生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公平竞争,在竞争和合作中逐步完善人格,改善个体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归纳教学方法是符合教学规律、适合科学学科特点的。该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教育研究,2002,(2):56
[2]何云仙.运用“塔巴”教育模式,提高学生思维技能[J]科学教育研究,2006,(5):36-37
[3]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6
[4](美)乔伊斯,卡尔霍恩.归纳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