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演绎中踏上情感之旅

2014-04-29 00:44刘亚琴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堂效果创设情境情感教育

刘亚琴

摘 要: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从生活中,活动中去体验情感,从教材中去感受情感,从课堂中去享受情感。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美教学,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创设情境; 倾情投入; 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13-002

当前的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课文中字、词、句的分析,而忽略了情感。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积极性一点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语文教学中缺少情感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情感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重要的因素之一。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我認为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一、走入生活,开展活动,体验情感

要让学生解读课文,就首先要让学生解读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看似平淡的主题。在积极、自主解读生活的基础上,再来探究作者在课文中如何解读生活的这一侧面的。

教学《背影》一课时,我先布置给学生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观察家人在不同情景下的背影半小时,观察时要用心去体会。

作文课上,同学们根据观察完成了命题作文《背影》,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了进去。课堂中出现了少有的埋头写作的情形,只听见沙沙的落笔声。我捧着学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着,总有令我心动的发现。一位同学写道:“我从没如此关注地偷偷望着父亲沉思时的背影。昏暗的灯光没有掩盖他高大强健的身影。我知道这高大强健的身影曾负担过家庭的负担,也曾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更为我们营造了现在这个温馨美满的家。然而……我仿佛看到父亲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暗中为父亲走过眼前这段艰苦的岁月助上儿女的一臂之力。”又一位同学在文中写道:“傍晚放学回家,看着妈妈为一家人忙碌的身影,她虽年轻,但略显憔悴的背影,我的眼圈红了。父母是平凡的,但在点滴的关爱中让我感受到了爱的无私和伟大。也体会到朱自清《背影》中父爱的伟大。”我读着学生的作文,他们的文字虽显稚嫩,但真挚的感情一次一次地感动着我。对写得好的作文,我把它反映给家长,促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教育学生感恩亲人,努力学习,孝敬尊重师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个情感培养、内化的机会。

每年,我都要带领学生进行春游、秋游,到尚湖去看看牡丹,到宝岩去品品杨梅,到沙家浜去体验军旅生活,到蒋巷村去感受农家乐,从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欣赏家乡的秀美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讲演、辩论、故事会等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皇帝的新装》一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统治者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结尾,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揭开了荒诞无稽的骗局,揭开了皇帝的新装的奥秘,戳穿了游行大典的真相。可是,皇帝和大臣们依然不会自愿放弃他们的愚蠢与私欲而承认真理,仍就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解读课文,我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再现故事情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和事。还让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结尾,就可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当时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皇帝和大臣们的性格,体会文章主旨。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联想更具丰富性、深刻性、清晰性。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当时参观游行大典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是农民起义军。第二天,他们又给皇帝送去了一大车从各国各地收集来的漂亮衣物,乘着皇帝挑选新衣服的时机,起义军攻占了皇宫。

在生活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感受情感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体验情感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背影》一文时,“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的背影,“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蹒跚”、“攀”、“缩”、“倾”、“探身”、“爬”等),不仅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经历,而且体现了“父亲”的慈爱之心。我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每一个动作的内涵,将心比心,一定不难感悟那份催人泪下的、刻骨铭心的父爱。学生不仅仅感受这种真挚的亲子之爱,而是更加真正的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

教学《三峡》一文时,我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多媒体课件的片头,导入了壮美秀丽的三峡影像,伴着深沉悠远的箫曲,不时还传出几声猿啼,将学生带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意境,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演示文本中的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情感美。教师的示范性的朗读,演示性的表情,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教师在做范读时要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

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的情景时,我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朗读课文,声音哽咽,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

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语文教师要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气氛。根据教材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激昂时,昂奋动情,令人肃然;悲壮时,如泣如诉,为之动容,引导学生从“有我”进入“无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进行合理想象,通过自己的艺术想象去领悟、体验教材博大精深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陶冶了心灵,净化了思想,感知了美,而且语文知识也会在美的欣赏中较扎实地掌握。

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时,首先我让学生对人物形象和场面进行合理想象,在学生想象时我叙述道:在北风呼啸的一个冬天的早晨,她一位离异的母亲,宛如一座雪雕,倚靠在校门口的一棵杨树旁,眼神黯淡,然而又是那么热切——随着我缓慢、低沉的叙述,教室里气氛肃然,非常寂静,同学们表情戚然,可以看出他们已完全投入到了作品的情境里了。

情注课中,课堂生辉。同样在面对一篇篇血肉俱丰的课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把握贯穿于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刻内蕴,领略语言艺术的光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爱,憎其憎,感其情。

三、倾情投入,享受情感

课堂教学中,情感是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则有助于教学;相反,则消极地影响教学。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积极的情感回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也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只要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学生,就会营造一片平静和安宁。即使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也要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面对学生,这样的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优化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为此我对自己提出要求,首先不带垃圾情绪进教室,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走进教室面对学生;其次,和学生讲民主讲平等,不再高高在上,有时还要和他们同甘共苦——共同做题;再次在批评学生时,不忘表扬学生,在指出不足时,也指出他的长处;第四,如果在语文课堂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分析,从热爱学生出发,尊重学生为前提,切勿简单急躁。

综上所述,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学生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让我们从教材、课堂、生活中去体验情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完成新课标形式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踏上情感之旅,让他们的情感像那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的美妙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永康,翟启明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天地出版社出版

[2][美]林格伦著.《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3]唐思群等著.《师生沟通艺术》,教育出版社

[4]《语文教学之友》,1999年3期

猜你喜欢
课堂效果创设情境情感教育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探究
巧设英语情境增效英语课堂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