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养血升白丸的工艺制备及对白细胞减少症的药效学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8例。治疗组首先采用养血升白丸治疗(主要药物:神曲、陈皮、桂枝、茯苓、绞股蓝等),一日3次,一次2丸。对照组:口服地榆升白片,一日3次,一次2片。两组均于化疗结束后开始服药,连续服用10天为1个疗程,各组在观察期不使用影响造血系统的药物,不作白细胞成分输注,同时给以支持疗法,防止感染等措施.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28例中,显效85例,显效率为66.41%,有效38例,有效率为29.68%,无效5例,取得总有效率为96.09%;对照组128例,显效53例,显效率为41.41%,有效46例,有效率为35.93%,无效29例,取得总有效率为77.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养血升白丸的工艺制备简便,质量标准稳定。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药效学研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症;养血升白丸/制备工艺;药效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31-01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有日趋增高之势,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70万人,全世界发病累计数5000万以上,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每10万人中有100人死于癌症,每年有100多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全世界约500万人)。资料统计表明:癌症患者中有1/3是由于放、化疗的各种毒副反应所引起死亡。癌症化疗所导致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下降及贫血等;更深层次则是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降低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临床多用鲨肝醇、利血生、瑞白等药物治疗。但疗效较差,且副反应较大。近年来采用的粒细胞集落因子虽有一定疗效但价格昂贵、副反应大,限制了药物的推广。中医药治疗化疗毒副反应有其独到之处,弥补了西医疗法的不足,有些作用又是西药达不到的。所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化疗紧密配合,则会明显减少化疗毒副反应,顺利完成抗癌治疗。
养血升白丸应用于临床10多年来,配合其他药物,治愈癌症患者化疗后血白细胞减少的患者1000余例,即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又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及药理学疗效探讨如下:
1养血升白丸的工艺制备及质量控制
1.1养血升白丸的处方组成 神曲60g,陈皮50g,桂枝40g,茯苓60g,绞股蓝150g ,黄芪(炙)100g,白芍60g,鸡血藤60g,女贞子60g,墨旱莲100g,枸杞子60g,焦山楂60g,人参80g,谷芽60g,麦芽60g。
1.2制备方法 将以上中药一十五味,如法炮制,烘干,配料、粉碎过100目筛,混匀,每100g药粉加入炼蜜110~130g做成每丸重9克的大蜜丸,即得。
1.3生产工艺流程 炮制→配料→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加入适量的炼蜜→包装→检验→合格→入库。
1.4质量控制标准【性状】本品为丸剂,表面黑褐色,味微苦。【鉴别】(1)绞股蓝成分鉴别 取本品2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绞股蓝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酸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乙醇-水(10: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黄芪成分鉴别 取本品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收上述二种溶液各5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在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3)鸡血藤成分鉴别 取本品1g加乙酸乙酯4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鸡血藤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收上述两种溶液各4ul,分别点于同一硅酸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3→10),在8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班点;置 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红荧光斑点。(4)枸杞子成分鉴别 取本品0.5g,加80%丙酮溶液5ml,密塞振摇15分钟,静置;吸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互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1)黄芪含量测定 取该品粗粉约1.05g(同时另取该品粗粉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3~5ml使溶解, 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5cm,长12cm), 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 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40%乙醇洗脱液,继用70%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内,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与6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氯仿一甲醇一水(13:6: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 周围用胶布固定,進行扫描, 波长:λS=53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2)白芍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参阅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一醋酸一异丙醇(67:173: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小时的芍药甙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浸泡4小时,超声处理(功率1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滤过,取滤液, 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I,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该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0.80%.【检查】本品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板一部附录)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我们在2011年7月~2012年2月期间,观察因肿瘤术后化疗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共2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8例。治疗组128例中,男78例,女50例,年龄38~75岁,平均(58.32±12.32)岁。对照组128例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30~75岁,平均(60.67±11.13)岁。两组年龄、性别、发病类型、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合理用药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血白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及分度标准 根据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结合检验及影像学和(或)病理学等确诊,有明确的放化疗病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白细胞减少症的分度参考《实用肿瘤内科学》[1]标准。I度:WBC(3.0~3.9) ×109/L;2度:WBC(2.0~2.9) ×109/L;3度:WBC(1.0~1.9) ×109/L;4度:WBC<1.0×109/L。
2.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养血升白丸,口服,一日3次,一次2丸。对照组:口服地榆升白片,口服,一日3次,一次2片。两组均于化疗结束后开始服药,连续服用10天为1个疗程,各组在观察期不使用影响造血系统的药物,不作白细胞成分输注,同时给以支持疗法,防止感染等措施.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4观察指标 ①白细胞计数:开始服药后每2周复查1次白细胞计数,取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治疗后第4周、治疗后第6周、治疗后第8周及24周为观察期。②肝腎功能;③临床症状:乏力、神倦、少气、纳差、头晕、面色不华、少寐、心悸、腰膝酸软、耳鸣、恶心、呕吐、口腔溃烂、出血及舌脉象。④生活质量评分(KPS),参照WHO制定的标准[1]。⑤药物不良反应。
2.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3结果
3.1 临床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显效:白细胞总数>4.0×109/L,或由<2.0×109/L,上升达4.0×109/L,稳定2周以上。有效:白细胞总数比治疗前上升0.5~1.0×109/L,或上升至3.0×109/L,稳定2周以上。无效: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升高或不升反降。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28例中,显效85例,显效率为66.41%,有效38例,有效率为29.68%,无效5例,取得总有效率为96.09%;对照组128例,显效53例,显效率为41.41%,有效46例,有效率为35.93%,无效29例,取得总有效率为77.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4讨论
白细胞减少为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9/L,多数伴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面色无华、心悸、耳鸣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者因粒细胞缺乏感染出血而死亡。该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放化疗所致。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有日趋增高之势,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70万人,全世界发病累计数5000万以上,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每10万人中有100人死于癌症,每年有100多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全世界约500万人)。资料统计表明:癌症患者中有1/3是由于放、化疗的各种毒副反应所引起死亡。癌症化疗所导致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下降及贫血等;更深层次则是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降低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临床多用鲨肝醇、利血生、瑞白等药物治疗。但疗效较差,且副反应较大。近年来采用的粒细胞集落因子虽有一定疗效但价格昂贵、副反应大,限制了药物的推广。中医药治疗化疗毒副反应有其独到之处,弥补了西医疗法的不足,有些作用又是西药达不到的。所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化疗紧密配合,则会明显减少化疗毒副反应,顺利完成抗癌治疗。
肿瘤患者术后化疗由于出现骨髓抑制而导致白细胞减少,除白细胞大量减少外根据其神疲、倦怠、自汗乏力、头晕目眩、腰腿酸软、口咽干燥、纳差呕恶等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虚劳”、“血虚”范畴。患者由于发病时间较长,慢性消耗体质己虚,复因术后气血损伤,五脏皆虚,加之化疗后骨髓造血机能逐步衰退,血液生化障碍,故而导致白细胞减少。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以肾气虚损多见,病位波及心、肝、脾多脏,因此认为,本病以虚为主,其根本病机在于肾气虚损。临床常把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归结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而组方的养血升白丸切中病机,方中配伍人参、黄芪补气升阳,扶正固表,以助生血之本;配伍焦山楂、谷芽、麦芽、神曲健胃消食、消积开胃,以补生血之源;配伍陈皮、茯苓具理气降逆、健脾和胃之功,以调理全身气机;桂枝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绞股蓝补五脏,强身体,却病抗癌,适用于一切虚症,尤其是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体弱者;鸡血藤补血,活血,养血通络;白芍、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滋补肝肾,养阴补血,以达生血之实。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血,健胃消食,补血活血,调和阴阳,滋肾填精,益髓生血之功。以上药物合用能从多靶点、多重作用机制促进白细胞增多和功能恢复。本方已经临床运用多年,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且服用方便,无毒副反应,成本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1302:174-177
[2]翁维良.房书亭,临床中药学[J].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1202
[3]夏泉,张平.李绑平,等.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3):164
[4]元阿荷,刘超.黄露.熟地多糖联台康力龙治疗慢性再障贫血3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1998,18(6):351